怎樣的城市是我們想要透過文學而建立的?「文學之城」是一個以吉隆坡文學為基礎的文字與文化地圖繪製(mapping)計劃,特別聚焦在馬來西亞的1970年代到當代這段期間,它的訴求是「以文字打造城市」。然而這時,吉隆坡空間與文學地圖的繪製行動,卻與吉隆坡的「發展」理念所衍生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問題正面衝突。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城市,「文學之城」企圖解析非傳統的討論方法,藉以論證城市的發展理念顯然總忽略了形塑一個更加平等城市的、作為「人」的向度。此計劃所挑選的文本也包含了小說、短篇、戲劇和詩,藉由提訊人和自然作為都市發展的基礎理念,而間接地拆解了吉隆坡進步的邏輯結構。因此,透過文學之城,我們將不僅僅從時間與空間背景的因素,勾勒出吉隆坡的進展歷程,更將包含許多要以文字打造這座城市的「成熟」因素。
講者簡介
茲克里拉曼持續投入各種跨學科的社會政治與不同文化行動計畫。其共同成立的「街頭書社」是以文化素養倡議為基礎的文化工作者所組成之社群,聚焦在去中心化的知識生產模式。如今其理念展開至超過90個不同地點,並為世界各地數以百計的自發性文化工作者所採納。除此以外,他還是首屆Idearaya藝術節的總監—這個理念的藝術節,集結祝東南亞內部活躍多元的草根社團、知識份子、公民社會與社群組織者的進步與動態論述。他更是作家、獨立研究者、翻譯者與諸如Projek Dialog、Jalan Telawi和Roket Kini等線上頻道擔任「播客」。如今他也與「文學之城」藝術節合作,通過文學的透鏡從事吉隆坡的文化與文學測繪計劃。
柯念璞為獨立策展人與研究者,以亞洲藝術與城市空間文化間的交流與策展為實踐。策展及研究關注於亞洲都市研究、藝術行動、社會運動與殖民史。2013年於台北鳳甲美術館策劃《逆棲—都市邊緣的對話與重建:香港、大阪與台灣三地聯展》,隔年受邀參與《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Hong Kong & Shenzhen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 \ Architecture),2015年策劃《家國之外—原鄉裡的異鄉人》,2016年於馬來西亞吉隆坡Lostgens’藝術空間擔任駐地策展人,同年於日本東京Tokyo Wonder Site策劃《旗、越境者と無法地帯 》(Flags,Transnational – Migrants and Outlaw Territories)展。2017年於孟加拉達卡參與亞洲策展論壇,並受德國波昂NRW KULTURsekretariat邀請參訪波昂Videonale錄像藝術雙年展。同年參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國際駐村計劃,進駐孟加拉達卡布雷多藝術信託(BRITTO Arts Trust及)Bengal Foundation基金會。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劃(第一年): http://www.facebook.com/NusantaraArchive/
主辦單位:數位荒原(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協辦單位:在地實驗、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觀察團成員:陳湘汶、侯昱寬、賴英泰(本計劃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