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Nusantara Archive Project #8: Mitsuru Nishikawa and “Star of Human”
(見面會25) 西川滿與人間之星:創作生命與國族政治的想像與投射
July 25th, 2018類型: Event

《人間之星》為藝術家陳飛豪以戰前在台的日本作家西川滿為主題的創作計劃。這位出身自福島會津的作家,在戰前台灣本島的藝文人士眼中,代表的是日本的台灣觀點,浪漫、耽美是一貫的文學風格。也因此做為日本殖民時期日籍作家的代表人物,西川滿在台灣文學也擁有高度爭議性,「糞寫實主義」的論戰,更是戰前台灣文學史精彩的一頁。但有趣的是,戰後他充滿台灣色彩的創作反而透過文學學者張良澤、本土作家葉石濤與笠詩社的陳千武等人,的譯介下重新回到台灣,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出現了不同的想像與詮釋。西川滿戰後與版畫家潘元石的書籍裝幀合作作品《元宵記》,更是現今古書愛好者們趨之若鶩的夢幻精品。

藝術家的創作生涯,及其在藝術史上的定位,多會依隨著政治的動盪與轉折而有所不同的想像與解讀,從西川滿的例子看來,更可見其創作生命隨著台灣主體意識與歷史發展的流動,而有了不同的論斷方式,而在台灣當今各種錯綜複雜的政治與國族想像中,西川滿作品在政治解嚴後重新進入台灣的過程,某種程度也代表了戰前台灣本島作家、台灣民族主義者與在台日本文學創作者彼此間,以台灣土地記憶為基準所達成的最大共識。今年七月陳飛豪亦受日本福島當地的藝文組織「新北方美術俱樂部」邀請,前往福島的會津若松與東京等地進駐研究,探討西川滿流轉於台灣、福島與東京間的創作生涯。

 


BIOGRAPHY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擅長文字寫作並運用觀念式的攝影與動態影像詮釋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也將影像與各種媒介如裝置、錄像與文學作品等等結合,探討不同媒介間交匯結合後所產生的各種可能性。曾參與2016年台北雙年展,台北國際藝術村《鏘條通》及《破碎的神聖》(2017)。

INFO
主講 陳飛豪Chen Fei-hao
活動時間 2018年 08月 18日 14:30-16:00
地點在地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