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2月15日(星期日)下午1:00~4:00(含片長與討論各30~60分鐘)
地點:共思社(91C-2-21, University Heights, Jalan Sungai Dua, 11700 Gelugor, 檳城,馬來西亞)
主持:周盈貞、符芳俊
來賓: Posak Jodian與其他《群島資料庫》合作藝術家等(影像授權:「《渡河—說故事的人與太簡單的河》)
「《群島資料庫》專題手冊發表」與「《渡河—說故事的人與太簡單的河》影像發表計劃」,皆延伸自2017年初開始的「《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劃。去年11月,我們在吉隆坡Urbanscape藝術節期間,於中山大樓的亞達屋84號圖書館合作「邊境旅行」微型影展,介紹參與過計劃的馬來西亞與臺灣藝術家錄像。今年我們再度將計劃延伸到喬治城的「共思社」藝文空間發表最新的《群島資料庫》手冊。這不但是去年和吉隆坡獨立空間合作後再次與馬來西亞獨立空間交流,也是在2015年DA+C藝術節合作的《歷史上的今天》展覽以後,臺灣藝術家再度以通過影像的合思考島嶼交流的多元文化維度。另外,這次活動也將邀請曾參與過《群島資料庫》的臺灣與檳城藝術工作者出席,以期深度連結兩地的共享歷史與未來。
關於《渡河—說故事的人與太簡單的河》(2019):
「Lakec」為阿美族語「渡河」;「Orang Asli」則是馬來語對於「原住民」的指稱。本片為臺灣的阿美族導演Posak Jodian和馬來西亞的攝影師林猶進(Jeffrey Lim)合作,繼兩人在2018年共同拍攝馬太鞍、蘭嶼和小碧潭等地原住民的〈Kanta Portraits人像攝影計劃:臺灣〉之後,隔年再次前往馬來半島的都市與山林、乃至離島上的部落,以導演曾為部落子民的視角,用鏡頭「紀錄/書寫」這個離我們並不遠的多元民族共同體中的,半島原住民的口述傳說與生命歷程。導演將於2019年12月15日隨《群島資料庫》專題手冊發表,於檳城共思社首度放映並隨片進行座談。(PS:〈Kanta Portraits人像攝影計劃:臺灣〉則是2017~2018年間林猶進延伸與Posak在《群島資料庫》的合作結果。)
我們背負著祖先口述流傳下來的故事而被政府責怪。
在每段影像的旅程之間,綿延不斷的棕櫚樹林總是無盡地在公路兩旁展開,這樣散發熱帶風情卻又廣泛栽植的人造風景,佔據著他們的視野—直到穿越棕櫚樹林到達半島原住民的部落。那些未在地圖上描繪的空白之地是,因為那是未被人抵達過的他方?或是被人抹去存在的地方?本片記錄了馬來半島上四個原住民部落—上霹靂州庫內村(Kampung Cunex)的Temiar部落、雪蘭莪州Lanjan山旁特姆村(Desa Temuan)的Temuan族、彭亨州雲彬Jemeri村的耶坤族及加厘島(Carey)布本村的瑪美里族(Mah Meri tribe)—的口述故事、神話與歌謠;繼而通過再現影像的生產過程,重新檢視口述歷史與被書寫者之間的模糊掙扎與延異。
關於《群島資料庫》:
《群島資料庫》是以2017年5月迄今的「《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劃」為基礎,涵蓋2018年到2019年《數位荒原》與藝術家合作的協同書寫與文獻翻譯成果,以Creative Commons方式授權流通。此處的「Nusantara」是一個指稱馬來群島的當代用詞,直譯為「群島(資料庫)」並挪用為我們在亞洲的藝術實踐論述。在今天的馬來西亞,這個詞彙則用以指稱「馬來世界」(以馬來語為通用語的馬來群島)。
指導單位:文化部|合作單位:財團法人文化台灣基金會|
合作與執行單位:共思社、《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