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ISSUE 45:
THE SEASON OF RADIO: an overture
廣播季節(序曲)
June, 2020 策劃: Rikey Tenn 刊頭: 林怡君
Jun
2020
就在正式踏入2020年夏天之前,一種新興病毒的全球流行改變了所有人們的生活作息和經濟活動。在眾目睽睽之下,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以毫無懸念的方式連結了新與舊的兩種媒體:播客(Podcast)與廣播(Broadcasting),或者,網路與無線電兩種技術。然而,這一個廣播季節的濫觴,遠遠不只是復古情懷供人嚮往,它在民族國家的記憶長河裡更有著不可磨滅的痕跡。正如安德森指出18世紀初興起的兩種想像形式—小說與報紙—「為『重現』 (representing)民族這種想像共同體提供了技術的手段」(吳叡人)—「廣播」是否也可以看成一種凝聚民族認同和建構一體感的媒介作用?
 
本期「廣播季節(序曲)」以「廣播」作為藝術家的關鍵字。在過去兩年探討臺灣與馬來群島共享的後殖民時空過程中,先是回顧小林躋造總督對臺灣「南進基地化」的政策宣示,發現臺灣早在1937年就開始對東南亞(外南洋)進行中英、閩粵、安南、暹羅與馬來等多語廣播,甚至藉著嘉義民雄短波放送塔的建置強力播放;與此同時,透過新加坡國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MuseSG期刊上的專文,我們得知英屬馬來亞的廣播事業直到1940年才由殖民政府買下英屬馬來亞廣播公司(BMBC)並更名為馬來亞廣播公司,於後來新加坡建國和「國語」教育才真正發揮作用。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臺灣的電波戰遍及南中國、中南半島及馬來群島,直到1945年8月15日中午NHK播放日本昭和天皇宣讀終戰詔書的「玉音放送」才算達到高潮。(註)
 
藉著《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策展人:高森信男)展出「群島資料庫」中有關「廣播」主題的《群島資料庫03:區秀詒》、《群島資料庫05:KUNCI文化研究中心》和《群島資料庫07:播音員》等文件,我們也整理了《南進臺灣》國策片等歷史文獻與印尼研究員進駐研究的活動紀錄、探索(關於廣播與其他官方民族編碼機制交互作用)。在模仿廣播的〈南洋放送局:228和平紀念公園聲音導覽〉計劃為我們提示那些來自東南亞的訪客,如何以他者的面貌內化於我們過去或當下的生命經驗之同時,本期專題始自臺灣日治時期與日本佔據新加坡期間廣播放送的文獻及回顧,再拓展至本地藝術家以廣播為媒介或主題的演出、錄像和其他實踐(如鄭尹真、區秀詒、陳擎耀)乃至2015年臺灣學研究中心的「廣播」專題,希望藉著關照技術的歷史,讓我們在媒體新舊辯證間思索共同體的未來。

 

註:1945年8月15日正午12時,NHK第一放送播出整點報時後,放送員(播報員)和田信賢在放送室播放玉音盤,臺灣放送協會、朝鮮放送協會等外地之廣播機構也有轉播。


刊頭創作:林怡君,〈room 1,2, 3, 4 (intro) a〉(2020)

See Also
See Also
敬廣播:來自往昔的聲音 Vidya Murthy, Jermaine Huang, 白斐嵐 (Translator)
July 7th, 2020
無線電廣播(編按:原文radio可譯為「無線電、收音機、無線電報、無線電廣播、無線電台」等,考慮到本文所欲探討的媒介特性,本文將以「廣播」為主要譯法。)自一出現,便創造出全新的聽覺經驗並產生獨特的聲響空間。正如留聲機、電影等殖民時期的科技,為新加坡帶來了有別以往的娛樂形式。廣播不但拓展了人們的想像,同時建立了一個跨越年齡、民族、性別與國籍的廣大群體。 2016年,新加坡國家博物館(National...
受到始政30年紀念展覽會的收音機廣播的刺激,其後本島內的收音機熱潮朝氣蓬勃了起來。在昭和三年(1928年)的實驗放送之前,島內擁有的收音機的人達到近400,儘管島內仍未有放送局的緣故,當時的狀況是在遙遠地聽著內地放送的同時,也夾雜偷聽了馬尼拉附近的廣播。 隨著「JFAK…JFAK…台北放送局—這裡是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實驗放送終於將在本日開始」的播音,官民期待中的台北放送局,終於在昭和三年12...
1935年十月一日至11月30日,日本殖民政府舉辦了臺灣史上最為盛大的博覽會,51天的展期吸引了三百多萬人次參觀潮⋯其中「電氣館」裡設計了一個「電氣家庭的一日生活」展示單元,以一天當中六個時段為場景,鋪陳電氣用品的作用。在這個美麗新生活裡,收音機成為開啟一天生活的鎖鑰,一家大小在庭院中收聽「收音機體操」(ラジオ体操)一邊等待電鍋炊好早飯;下午兩點時,家庭主婦吹著電扇,用電熱壼煮咖啡招待來訪親友,一...
黎明照亮 南方天空 送話筒中 宣告日出 文化先驅 放送天線高聳 電波遍響 無遠弗屆 JFAK JFAK —JFAK台北放送局台呼,黃大旺譯   南洋 ...
《無時鐘特區》(2018年6月22日~7月15日)是台北市松菸文創園區邀請周伶芝策劃的2018年Lab實驗室啟動計劃主題,而啟動計劃則是松菸從2014年起,每年邀請策展人針對表演藝術領域進行跨界呈現,於Lab創意實驗室空間(原捲菸工廠二樓)設計作品,使之與空間緊密連結的展演實驗。策展概念回應「松菸」這個台灣第一個現代化捲菸工廠所觸發的身體勞動、標準時間乃至機械理性的聯想,策展人周伶芝表示: 台灣從...
能使人理解「時間」的,不是把「人」和「自然」看成兩件分離的事實,而是「自然中的人」這個基本想法。如此一來才能省卻一些功夫,即在探討關於時間的事理時較易了解到:把世界切分成「自然」和人類社會,即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和社會科學或人的科學的研究領域,而偽造世界的割裂,乃是科學錯誤發展下的人為產物。 —Norbert Elias (註1)   《懶繡停針》是2018年由周伶芝策劃的松菸Lab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