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她們從未相見》(Even They Never Met)是牛俊強在結束洛杉磯駐村(2011年9~11月)返台之後,串聯台灣與美國兩地的最新影像計畫。這次個展巧妙地結合兩種創作形式與主題,並延續感性訴語的命名策略;這兩種形式分別是從現成舊照片開展的記憶考察手段,還有以陰性主體為拍攝對象的仿紀錄片影像。(藝術家曾在訪談中表示,女性更容易成為自己投射感覺的對象。)(註1) 不過,在當作展覽宣傳和挪用舊照片的主要視覺意象裡,觀眾首先看到的是兩個關係狀似親暱的人面對大鏡子自拍,畫面凝結在閃光燈的白光遮蔽鏡中拍攝者(女性?)的頭部至胸口、僅能看見下半身和另一名女性被攝者的那個時空瞬間。
這是一張既平凡又特別的照片,顯然原攝影者(非藝術家本人)的手法相當拙劣,這樣的照片通常會被歸為失誤。嚴格說來,它的構圖並不嚴謹,但照片裡似乎又隱藏了一些我們看不清楚的事物,藉由無意識裡的作用召喚觀者。偏偏我們越是想看清楚那張隱藏在閃光後方的臉孔,就越看不清楚「它」的面目。而正是這一股「想要看清楚光線之後」的魅惑力量,使觀者的目光牢牢被照片所吸引,也正是因為「無論如何還是看不見」,才讓展覽裡那些平凡的照片道具與文句,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意義取徑。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種「看不清楚」的狀態來導入展覽主題,談談瑞士心理學家容格(CG Jung)對於神性象徵的看法。
榮格原本是精神分析學派鼻祖佛洛伊德認可的傳人,後來兩人終生不再來往,失和的導火線在於榮格對傳統斥為無稽的巫術、占星與煉金術,甚至東方神秘思想(如禪宗、易經等)等領域的探索。對榮格來說,神性與否並不在於它究竟出於正統或旁門左道,而是如何在維持隱密的狀態下,讓不同的客體象徵進入心靈,於其中啟發主體進行「轉化」的整合作用,亦即榮格所謂的「個體化歷程」(individuation),其目的是成為更完整的人,也就是「從內部更新」。榮格說:「象徵需要人來發展它,但它會成長而超越人,所以被稱為上帝,因為它表現出一種比自我更強大的心靈事態或要素 。」(註2) 因此只有成長的、難以掌握的象徵才是真實的。這裡遇到一個問題:假如無法掌握,我們要如何體驗自己與它/祂的關係,進而藉言語或形象來溝通它/祂的意義?
在創作時,靈感降臨也常被聯想為如同受到神靈啟發的經驗,也因此,我們看到兩種本質上神秘(mystic)的經驗有了交集,其中一者為創作一者為信仰,前者是與象徵的關係,後者是與神靈的關係,而兩種關係都需要隱密的介入過程。
當我們在此談論與神靈的關係時,其實也是在談論與象徵的關係。這一種無法被輕易看穿的關係,正可以被視為進入牛俊強展覽的重點脈絡。在這裡,他試圖透過某些影像及敘事方式來迂迴呈現他對於那種(象徵或神性的)關係的體驗,而非直接進入他所關心的主題。首先,他透過不同時空拍攝十組人物雙頻道錄像的紀錄片手法,建立一套與不在場的對方互相想像的互補敘事體系。其次,他又在美國駐村期間到跳蚤市場購買了整批舊照片,從中挑選出被拍攝者全為女性,並且姿態與拍攝時間、地點各異的內容作為現場裝置的現成材料。
這些影像於是成為一個集體共寫的文本。牛俊強先邀請十位美國當地女性從他帶過去的十位女性照片裡,擇一進行職業、習慣、喜好、過去或未來…的陳述,並以「我記得」取代「我覺得」的假設性開頭造句。回台後,又請這十位友人以相同方式回應挑選她們照片的異國女性,各自完成假設性陳述。最後將兩地訪談交錯剪接,形成如穿越時空隔閡的未曾謀面對話。「看不清楚」的狀態在這裡是因為對象原本素昧平生,敘述只憑藉若有感應。在另一批舊照片裡,「看不清楚」則是出於非專業的快拍(snap-shot)手法,在某些照片中,甚至有明顯的朦朧不清或晃動等失誤。
雖然各方面都毫無交集,但被拍攝的兩組人之間確實出現一些「正確」的陳述。在遙不可及的兩方之間,彷彿存在某種無形的聯繫,唯一能解釋的只有巧合,或者說榮格的「同時性」(synchronicity)現象。那就像是,當人們(主體)把自己的一部份投向外界時,外界(客體)也藉由一種隱密的交感作用回應主體。而儘管看不清楚,隱密連結卻是真實且多樣的。
牛俊強的作品名稱總是預設某個存在(或不在)的對象,並稜射更多曖昧的可能性。從《當我和你老去》延續到《不能和你一起》的那個「你」,「不能同在」的焦慮感凌駕了未來的期待,如今來到「即使她們從未相見」,自己雖然跳脫了語境糾纏的迴圈,卻也因為「即使」的假設性而加深了不確定,究竟是「誰」和「誰」從未曾相見?用「即使」開啟的話語,可能是慶幸(例如:至少確認了對方的存在)也可能是遺憾,這裡會是哪一種?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比親眼見而感覺更靠近,但即使曾深深交會過,也仍然看不清光線之後的事物及隱密的交感。此即我們需要「象徵」的理由;唯有理智無法分析,才能在隱密之中進入內部而加以轉化。
《即使她們從未相見》是關於親眼所見、投射、同在、溝通、想像,以及未知神秘的作品,牛俊強以分隔主角述敘的細膩溝通技巧,作為人與人之間存在隱密互動的強大隱喻,同時滲透了觀眾的意識界線,進入心靈深處召喚那個看不清楚的模糊形象。也唯有在那個形象裡,任何象徵與交流的意識,終於得以體認到更完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