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Filter By literature , 總計16篇
FILTER BY
《臺灣理論關鍵詞》:譯鄉人 洪子惠Tzu-hui Hung
Literature
March 25th, 2022
前言 海島臺灣,位居琉球和呂宋島弧之間,由歐亞大陸、菲律賓海、及南中國海三個板塊的移動、相互碰撞、隱沒而形成。這幅海陸共構的島國圖像,歷史上承載了豐饒的語言文字,我們以後見之明,常說這是族群或原鄉的故事。這如今似乎再尋常不過的在地論述,落實在新世紀的臺灣社會,多半卻像是大量商品化複製的集體價值誘惑,而非不證自明的真實經驗。主流語彙中對於福佬、客家、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的劃分,一如原鄉/異鄉、我們/...
看海,是什麼感覺?是悠閒自在的渡假時光,或是能夠藉著海的頻率洗滌內心深處?對於生活在繁華都市的人而言,親近自然與接觸大海,彷彿是既珍貴又能逃避現實的一隅。然而,對於本身就住在海邊的居民而言,在這個習以為常的生活場域裡,是否能夠透過嶄新的方式與海洋互動,或是能重新思考自己與海洋之間的連結呢?在花蓮市公所主辦的2021年海是生活節《當你看了一個海浪》裡,策展人李德茂以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生前出版的最後一...
「海峽華人」連同許多其他名稱,是用來指稱定居在1826年成立的前英屬海峽殖民地(按:最早包含新加坡、檳城、麻六甲)的數世代混血或混語化(creolization;以下簡稱「混血(語)化」(註1)) 華人社群。而在「海峽」這個詞召喚19世紀的殖民氛圍之時,其他名字像是「土生華人(perenakan)」和「峇峇(Baba)」暗示著該社群根深柢固的先住民網絡 (註2)。 就混血(語)性(créolité...
從新加坡地景釋放的文學 K. Kangalatha盧明威Sebastian Susilo (中譯)
Literature
January 6th, 2021
坦米爾的文學、文化和生活方式一直都被家園的地景影響。唯獨在新加坡,坦米爾人的文學靈感脫離了地景。這種古典坦米爾文學詩歌的概念,在坦米爾語中稱之為:Thinai,將特定的地貌對應到特定心理層面的文字,猶如在桑家姆(Sangam)文學中可見到的。Thinai結合了不只是土地的生理層面,也完整地包含整個土地所孕育的生態系統,再用一個裝飾性的語詞和系統般的方式呈現,表達出作者的情緒和目的。當坦米爾人搬到一...
新加坡酷兒文學概論 Ng Yi-Sheng盧明威Sebastian Susilo (中譯)
Literature
January 6th, 2021
2020年8月27日,Marylyn Tan(陳瑞琳)成為新加坡文學獎首位獲獎的女詩人。獲獎一小時內,她的成就被該國最先鋒的英文報紙─《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報導中引用了評審說的─「《回望》(Gaze Back,2018)不像今年其他詩,它響起了性別以及詞彙再現的號角」;也讚賞了這本書勇敢面對「月經與性別等禁忌」。(註1) 然而,《海峽時報》卻選擇不提很重要的細節。...
1841年,一名叫阿布杜拉.賓.阿布杜勒.卡迪爾(Abdullah Bin Abdul Kadir)的新加坡馬來人抄寫員寫下參訪塞索斯特利斯(Sesostris)號的遊記:一艘在港口等待出航到中國的英國船隻。在他的散記中,阿布杜拉使用馬來人的測量單位來測量其構造,並對於在鍋爐房笨拙的奴隸嘖嘖稱奇。他寫道,船員都有紀律的為甲板和機器掃地、拖地、上油及拋光,「每一片鐵器、銅器都閃閃發光,像極了鏡子」(...
透過塵封的檔案,我們常會讀到早期跨大西洋的奴隸交易,暴力地切斷奴隸原本的社會臍帶。幾年前在傑洛美.S.韓德勒(Jerome S. Handler)發掘出的報導中,描述了一場猶如綁票的人口販賣事件。 這故事是關於一名叫做希貝爾(Sibell)的非裔婦女。希貝爾回憶起那中斷生命的災厄─她突然被關進一處叫「巴拉昆」(barracoon)的長屋,原因卻是荒謬的。某天,她去拜訪心愛的妹妹。在探視期間,她獨自...
在過去,對於在此地蓄鬍的人不外乎有兩種見解:你要不就是傳教士團隊的一員,要不就是惡名昭彰之人,非黑即白的分野相當清楚。但是,生而為人、身在社會的我們不會如此絕對地存在,而是處於某種灰色地帶。 納吉阿邁德(Najib Ahmad)是一位風趣的資深文化行動者,他總是裝扮得神似坐在布幕後方,熟練地玩味著虛影的皮影戲大師(tok dalang)(註1)。納吉憶起他與曾獲著名的東南亞寫作獎(Southeas...
「文學之城」與阿米爾穆罕默德的訪談 LiteraCity鄭文琦 (翻譯)
Literature
September 18th, 2017
阿米爾穆罕默德(AM):或許不是情節上、而是心裡上的(背景)。假如我們觀察像漢札胡辛(Hamzah Hussein)和沙末賽益(A. Samad Said)一類的作家,他們原本都立足於新加坡,後來才搬回這裡。也包括名導演比南利(P. Ramlee),他也是一位專精於寫劇本的作者。這裏有種再創造吉隆坡神話的努力,因為在他們之前,吉隆坡根本不被視為一座「性感」的城市。這座城市不是一個港口,所以它的羅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