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Filter By meeting-nml , 總計6篇
FILTER BY
鄭文琦:《群島資料庫》總是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不同藝術家。你來過台灣四次,但我們以前沒有訪問過你。《Kanta Portraits: Taiwan》計劃可以引發出許多問題,假如我們想要從現有基礎深入下一階段。一方面台灣原住民的影像—不論是流行或學院領域—都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當最早日本人類學家如鳥居龍藏透過箱型攝影機,將攝影術應用在他們的研究對象上時。另一方面還是可以看到許多大眾文化的原住民影像,例...
很榮幸成為〈《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的第一位邀請藝術家,開始進入正提前,我先播兩段影片。第一段影片出自我在泰國錄的作品:〈How do we meet? How can we meet?〉(2016),在影片裡面,我和婆婆一直用不同語言重複:「闔家平安、家孫平安、出入平安、遇見好人。」四句話 (註1),這裡我們使用的是潮州話。第二段作品則是出自我的作品〈My Language Profici...
最細微的、毫不相干的碎片: 歷史的反面、廢墟的創造者, 在你的廢墟之外,你已創造。 精神的劇場: 物體正對著同一律 嚴厲地拷問。 ─Octavio Paz,〈物體與幽靈〉   如果說美術館空間被歷史時間所宰制,這同時意味著歷史也篩選掉了許多事件被移置忽視。分類與篩選所塑造出「發現」的空間實體,或者說在藝術史中「拾得物」(found object)作為美術物件的出現,本來就是在歷史時間...
亞洲的真實性:馬來西亞的魔幻寫實場景 王柏偉 Cliff Chang (translator)
Meeting NML
July 11th, 2016
本篇文章主要起於「數位荒原」平台規劃的一場座談:「生產(中)的藝術2:姚立群+區秀詒」,座談邀請牯嶺街小劇場的姚立群館長擔任馬來西亞藝術家區秀詒的引言和與談人,來談亞洲的「真實性(real)」問題。(註1) 這個看似奇怪的問題意識,來自馬來西亞觀光局推廣的官方口號「Malaysia Truly Asia」(馬來西亞,真正的亞洲)的啟發。觀光局的影片強調馬來西亞多族裔共存的特色與多樣的空間形態是亞洲...
生產(中)的藝術1:潤滑液男孩陳柏屼 陳柏屼鄭文琦 (整理)
Meeting NML
April 14th, 2016
潤滑液男孩/陳柏屼:我這次會分享現在做些什麼,又為何變成現在這樣—我對性和身體的立場,以及我為何認為寫情趣用品的部落格很重要。首先,我叫做陳伯屼,台大社會系畢業後在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唸「文化研究」學程,主攻性別研究。最近決定的碩論題目是「在台灣的外籍移工男同志情慾研究」,如果大家認識這樣的人歡迎介紹。 大家有看過我的部落格嗎?該不會都是衝著顧廣毅來吧?簡單來說,我經營一個部落格,專門書寫身體和情慾。...
生產(中)的藝術1:媒體藝術家顧廣毅 顧廣毅簡婉竹 (整理)
Meeting NML
April 14th, 2016
顧廣毅:大家好,我要分享去年得獎的創作計劃。首先我會介紹背景,再來介紹新的計劃。我的創作與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我是藝術家也是牙醫師,以「TW BioArt」社群從事生物科學藝術的推廣。前陣子我在電腦裡翻到許久前在陽明大學唸牙醫碩士班一年級的報告,當時我做純科學和牙科材料研究,像鈦金屬、樹脂的實驗。做純科學研究時,我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來自科學,但難以用科學做研究。所以我休學去唸設計,開始在實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