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總計552篇
FILTER BY
《變異派學校》這個展覽項目在非洲誕生。2018年,兩位藝術家亞梅定.肯內(Hamedine Kane)與史帝芬.維列–波特羅(Stéphane Verlet-Bottéro)在西非塞內加爾首府達卡(Dakar)的市郊走訪一個新的「智慧城市」(註1) 時開始探索這個城市邊緣新舊烏托邦計畫交會之處,並發現了一座名為非洲未來大學(Université du futur africain)(註2) 的宏偉...
就這樣一直向前,繼續深入,深入、更深入,深入物種的原始、深入人類的起源、深入意識發生的黎明、深入最早的觀影經驗、深入沈浸式體驗的奇點⋯深入我們形成之前,我們之後,深入到我們未來的未來。 —吳其育,〈人族〉(hominins)(註1)   系統完全是自我指涉的,而且沒有「外在」可言。⋯知覺(cognition)不應該被視為是對於外在現實的理解,而是對現實的一種規範描述,因為在神經系統的封...
西藏現代民族主義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中共的促成,其源頭又因為中共將帝國主義與封建農奴制這兩個主軸最後定位在西藏的宗教上⋯在共軍進藏之前,大多數藏人傾向於將自己當成是某一個特定區域或某個部落的成員,而不是「藏人」。許多藏人在逃亡前只是分散居住於西藏高原遙遠的各處,彼此很少接觸,共享同一認同。就此而言,逃亡創造了獨特的藏人身份感與團結意識,並分享「中國入侵」的共同苦難,這樣的經驗使他們將自我想像成「藏人」...
大洋上煤炭的煙  隨風和巨龍一起飛翔 砲彈射擊的響聲  聲音如雷般隆隆 跨過萬里的波濤  發出皇國的光輝 —1897~1910年,〈軍艦行進曲〉歌詞第二段 (註1) 颱風呀 強烈暴風雨夾著轟隆的雷電 那天你來得真好 雷電追逐著颱風 令人陶醉 —1983年(?),摘錄江文也病中短詩(註2) ...
由鄭慧華策劃、邀請七位國內外藝術家的聯展《液態之愛》(Liquid Love),近期在台北當代館展出。在齊格蒙.包曼出版《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註1) 將近一個世代後的今日,我們該如何看待他20年前的觀察與理論,這個展覽提供了我們更深、更廣的思考面向。 一個有趣的事是展覽的七件作品沒有一件談親密關係,也就是包曼《液態之愛》的著作主題。這個「缺席」正好體現「愛情」的液態本質:無邊、無形、無法...
在「移工」這個領域工作,每次在我參加的印尼移工的活動上,如新書發表會、演唱會、選美比賽、社團聚會等,開幕儀式總會演唱〈偉大的印度尼西亞〉,也就是印尼的國歌。在那之後,大家會大聲並儀式性地呼喊:「Merdeka!」—在印尼語裡有「自由」與「獨立」的意思。我們在移工的街頭抗議中,也看得到這種景象。 另外一個紅白旗場景,出現在山頂上。台灣有286座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近年來,我在Facebook及I...
從新加坡地景釋放的文學 K. Kangalatha盧明威Sebastian Susilo (中譯)
Literature
January 6th, 2021
坦米爾的文學、文化和生活方式一直都被家園的地景影響。唯獨在新加坡,坦米爾人的文學靈感脫離了地景。這種古典坦米爾文學詩歌的概念,在坦米爾語中稱之為:Thinai,將特定的地貌對應到特定心理層面的文字,猶如在桑家姆(Sangam)文學中可見到的。Thinai結合了不只是土地的生理層面,也完整地包含整個土地所孕育的生態系統,再用一個裝飾性的語詞和系統般的方式呈現,表達出作者的情緒和目的。當坦米爾人搬到一...
新加坡酷兒文學概論 Ng Yi-Sheng盧明威Sebastian Susilo (中譯)
Literature
January 6th, 2021
2020年8月27日,Marylyn Tan(陳瑞琳)成為新加坡文學獎首位獲獎的女詩人。獲獎一小時內,她的成就被該國最先鋒的英文報紙─《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報導中引用了評審說的─「《回望》(Gaze Back,2018)不像今年其他詩,它響起了性別以及詞彙再現的號角」;也讚賞了這本書勇敢面對「月經與性別等禁忌」。(註1) 然而,《海峽時報》卻選擇不提很重要的細節。...
1841年,一名叫阿布杜拉.賓.阿布杜勒.卡迪爾(Abdullah Bin Abdul Kadir)的新加坡馬來人抄寫員寫下參訪塞索斯特利斯(Sesostris)號的遊記:一艘在港口等待出航到中國的英國船隻。在他的散記中,阿布杜拉使用馬來人的測量單位來測量其構造,並對於在鍋爐房笨拙的奴隸嘖嘖稱奇。他寫道,船員都有紀律的為甲板和機器掃地、拖地、上油及拋光,「每一片鐵器、銅器都閃閃發光,像極了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