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總計552篇
FILTER BY
1. 1984年成立於日本京都的新媒體藝術團體Dumb Type,在1980年代日本的數位科技浪朝下,搭建了集體藝術實踐與數位表演藝術的另類實踐,命名直指「信息過剩但無法被辨識(一無所知)」的狀態,如日本學者淺田彰所下的註解: 極端的信息集成,且被抵消,接近而化為絕對之零。(註1) ...
複合生物、意識形態和語言:專訪陳子豪 區秀詒 林易萱, 鄭文琦 (中譯)Chung, I-Ting (copyeditor)
Interview
October 5th, 2020
(2020 年7月5日,下午12:27的電子郵件:) 「我對於意識形態的組成有著廣泛的興趣。在我對於摩伽羅(Makara)和其他複合生物的研究背後,則是企圖理解複合物如何通過多元性(multiplicity)表現出虛構的整體,這個整體的表象自身就是權力的體現。此概念萌芽自納吉拉扎克(Najib Razak)的『一個馬來西亞』(1Malaysia)政策如何作為一種『複合物』,來回應歷經了2009年政...
2019年新加坡政府慶祝被殖民200年,這段時空的起點是1819年萊佛士(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於馬來亞半島的最南端小島上,建立自由貿易港「新加坡」並被視為「新加坡創始人」。如今隨處可見他的蹤跡,從雕像、路名、地標與企業品牌,由此可知新加坡當局對他的重視。令外人困惑的是,殖民地為何要慶祝殖民者佔領的日子?又,作為一個英屬牙買加出身的西方人,如何成為東南亞地區的「新...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於今年三月爆發全球大流行之後,除了少數幾個疫情獲得良好控制的國家之外,世界各地的確診人數仍然逐日穩定地往上攀升,至今絲毫未顯現停緩的趨勢。面對這場重創人們經濟、社會和文化活動的瘟疫,不管是長期研究傳染病的專家和病毒學家,又或者是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乃至於哲學領域的研究者們,都不約而同在這半年間,透過評論、論文和著作,再一次揭示資本主義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
如果比較語音通話及視訊通話,後者並沒有因為「看得到」就讓2D長肉、變得立體,反而因為影像及聲音之間永遠落拍,導致說話的人成為不適當的腹語術偶。我和伊旺‧安米特(Irwan Ahmett)及蒂塔‧薩利娜(Tita Salina)約在早秋的某個週六早上訪談,Google Meet不給力,Zoom也不給力,最後我們用了臉書Messenger,在臉會以醜怪的表情定格,加上無數次「哈囉哈囉你聽得到嗎?」來回...
2020年馬來西亞政壇風雨飄搖,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在政治風暴後上台出任首相,除了一如外界揣測,新內閣成員擁有極高比例的馬來人,由於新政府未能妥善因應疫情衝擊,屆時衍伸的經濟損失、失業問題,以及伺機而動的政敵,將造成何種隱憂不得而知。在政變威脅下,即將於九月底閃電舉行的沙巴州選舉,沙菲益(Shafie Apdal)是否還能坐穩首席部長,正牽動全國政治人物的神經。 就在今年馬來...
鄭文琦(Rikey Tenn):我目前在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進行視訊,「2020群島資料庫:海盜、電波、防疫圈」是我和工作站合作的計劃。首先我想問關於「後博物館」的起源,它是從何時開始的計劃? 張綠庭(Jennifer Teo):後博物館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早在這之前,我們2004年跟其他三個朋友搞了一個叫p-10的團體 (註1)。我們之所以成立這個策展人組合,是因為當時新加坡政府要很多展覽,藝術家...
兒時,曾經有一部電影,深深地烙印心裡,那是由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所拍攝的《殺戮戰場》(”The Killing Fields”,1984)。電影裡,柬埔寨人吳漢潤飾演了潘迪,一位西方記者在柬的翻譯以及助理。在1975年紅色高棉的軍隊攻陷金邊以後,新政權的強迫之下,潘迪隨著全城的居民往北撤離,展開了一段見證高棉政權瘋狂屠殺的苦難旅程,最後在費盡千辛萬苦之下,穿越堆滿白骨與死屍...
由簡麗庭與柏雅婷策劃的北美館徵件展《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是以書籍的閱讀和書寫為主題所發想。關於這樣的題目,西方的「書本藝術」(book art)分類或在1960年代與觀念藝術相關的「藝術家的書」(livre d’artiste)顯然提供了某種歷史動力—例如我們看見在展覽的「寫作與製書」子題—也可能作為參展藝術家如鄒永珊、陳曉朋等作品的靈感來源—在展覽論述裡提到這種「藝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