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TICLE
總計552篇
FILTER BY
背景:劇場與媒體 當藝術圈吹起「檔案」風的時候,幾次,我總是終於無力地想起劇場,恐怕連「檔案」的概念都缺乏,這話當然也是要對自己說的,畢竟所有對「外」的批評,最後都是對自己下的咒語。(如,那,我的書寫工作就有「檔案」的概念?就有在建構「檔案」?) 回想起來,若要依據「書」回頭讀1970年代中期以降,台灣現代劇場發展的軌跡,鍾明德《台灣小劇場運動史》、王墨林《都市劇場與身體》及馬森書寫台灣劇場的相關...
在過去十幾年來,國際藝術文化組織對於氣候變遷與永續議題的參與度有明顯擴張的現象。在歐洲,著眼氣候變遷更是成了前仆後繼的潮流。追根究柢,是因1990年代起,民間社會在探索環境永續上開始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近年來,藝術家與文化工作者作為社會改變的催化劑,這樣的角色放在生態環境的脈絡下,便再也自然不過的生根。   從「締約國會議」看藝術的場外力量 另一個現實是,環境議題的全球對話常掌握在政黨、...
背景:環保意識的崛起 台灣的工業化始自1960年代,1970年代的汙染情形已非常嚴重,相較於當時環保運動已經風起雲湧的美國,剛擠身亞洲四小龍的台灣,在經濟發展的權衡下,遲至1980年代晚期,面對層出不窮的公害事件,才開始有許多民間反公害組織,以及「新環境雜誌社」(1986)、「主婦聯盟基金會」(1987)、「台灣環境保護聯盟」(1987)、「台灣綠色和平組織」(1988)等環保團體相繼成立,間接推...
致穎於國際藝術村百里廳的展覽《像,閃光,攝影機》展出〈像〉(2017)、〈攝像機(36)〉(2016)、〈攝像機(16)〉(2016)與〈閃光〉(2017)四件作品,它們都指向被拍攝者在面對攝影機時的反應。 〈像〉將藝術家手機中朋友以各種方式遮住視線的照片製成幻燈片,放在幻燈機中投影到前方透明的投影幕上,觀眾能夠站在透明投影幕的另一邊,看到被投射出來遮臉照,也可以與幻燈機站在同一邊,看著幻燈機將影...
本末工作室(NM):你的創作探究環境與生態相關的議題,此次受DovetailX之邀來到台研究在地汙染問題。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許多回應自然議題的創作都使用自然材料並以裝置或是地景的形式展現,例如瓦爾特.德.馬利亞(Walter De Maria)的〈土壤之屋〉(Earth Room),或亞伯拉漢.克呂維利戈斯(Abraham Cruzvillegas)去年在泰德美術館(Tate Modern)的〈...
Sebastien Tayac選譯—微觀政治學 Sebastien Tayac鄭文琦 (翻譯)
Translation
March 21st, 2017
Baan Noorg合作藝術與文化空間為Chaw Su與Kyaw Moe這對緬甸情侶提供一個為期一年的特約居處,他們被要求參與和11個不同國籍 (註1) 的18組設計師、藝術家及研究者的各種活動與交流需求。以此方式陳述的《365天:生活美術館》(365 Days: Life Muse)計劃,或許更像一場電視實境秀而不是一個藝術計劃。這樣一番認知或許導致誤解,其他人則不免視此計劃為「關係藝術」的不同...
鄭文琦(以下簡稱RT):我好奇您名字裡的FX來自何處?哈索諾(Harsono)是否為家裡的用法?在東南亞,命名與姓氏的觀念和華人相當不同。 FX Harsono(以下簡稱FXH):FX是來自天主教聖人San Francis Xavier(聖方濟.沙勿略)。哈索諾是我的姓,但我的父親名字裡沒有用這個字。我知道像是(主要分布在北蘇門答臘的)巴塔克人(Batak)(註1) 或其他原住民,主要是基督教、天...
許芳慈(Hsu Fang-tze):談談你如何開始進行藝術創作並透過藝術實踐進行批判性的思辨,而「新加坡」是不是那個主要的探問對象? 巴尼.海卡爾(Bani Haykal): 音樂總是我藝術生涯的開端。先父是音樂家,也因為他工作之故,我幾乎是在音樂縈繞的環境中成長。不論是前往馬來西亞的公路旅程,或是短程車途,音樂總是在我們生活中,但年幼時我對音樂並無特別喜好,而是非常喜歡遊戲書。之後的求學過程父親...
聲線計劃:地理記事三則 吳其育 沈森森致穎Zoey Wu (Translator)
Sound Scene
March 2nd, 2017
跨海 當代藝術作為一門貫穿各領域的實踐科目,它著重的從來都不是某類知識的長成。沈浮於那些龐大而嚴謹的社會科學研究之海,藝術創作劃開了一塊渺小且形狀不規則的多維空間,讓不同洋流得以在此交會融合,人類重新反思現代性的可能應運而生。在一首臺灣老歌曲的研究項目中,我們注意到了一位充滿悲劇性格女孩的故事,相較於其他閩南語情歌,歌詞中關於這位女孩混血面貌的描述顯然可以在自艾自嘆的愛情劇碼之外提供有關早期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