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CONTRIBUTOR
總計8篇
Chu Feng-yi
朱峯誼

PhD in Ori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Oxford.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subjects of identity politics, nationalism and political ideologies. He now works as an art curator, forming his curatorial style by developing exhibition themes from perspectives of ideological analysis and religious sociology.

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畢業,中研院社會所前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認同政治、國族主義、意識形態分析。現為獨立策展人,常以意識形態及宗教社會學分析角度建立策展主題。

「情色」,很明顯是曾慶強(Rexy Tseng)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個展《痛苦與歡愉》的核心主題。這先是展現在展場入口處、向馬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最後一件作品〈賦予:一、瀑布,二、汽化燈〉(Étant donnés: 1° la chute d’eau / 2° le...
將「技術」帶進關於神秘主義在近期台灣當代藝術裡的顯現與應用的討論之中是極其有趣的追問。首先,「技術」與「巫」,與「藝術」及「美學」似有著極其密切的語意關係。在古代漢地的《說文》裡,「巫」被解釋為: 與工同意;釋工:巧飾也。象人有規矩也,與巫同意。 考量到巫的實踐目的,那麼「巫」字在漢地指涉的或許便是...
韓文「巫俗」(무속,musok),意為「俗民」的「巫」的信仰與實踐,是今日被稱為韓國薩滿(샤먼,shaman)的民間宗教。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韓國的史前時期,並在漫長的歲月裡受到道教、儒教、佛教,甚至是基督教的影響而演變。巫俗的儀式稱為「kut/gut」(굿,無對應的漢字);儀式的執行者稱為「巫堂」(...
第三屆銅鐘藝術賞《互生Inter-(Being) 林沛瑩個展》今年初於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通信分隊展演空間展出。林沛瑩展出的四件作品因應新冠疫情,嘗試顛覆人與病毒間既有的想像關係。在這篇與林沛瑩的對話裡,我將展覽與作品置於近年來學界及當代藝術界的「共生轉向」(註1) 與「神秘學轉向」...
出生於貧困家庭、父母忙於工作,擁有靈異體質的小男孩只能與一位意外死亡的年輕女鬼相伴。由於家境遲未改善,男孩的父親離開家到大都市工作,母親卻因為缺乏照顧而病死。50年後,科技快速發展,男孩成為從事電子零件回收並兼職靈媒的老人。長伴身邊的年輕女鬼某日展現穿越時間的能力,讓他看到了回到過去、扭轉母親命運的...
「諧波失真」原本指的是當聲音被放大傳播時,因為能量訊號轉換的不完全,使得原本的波形變形而音質改變的常見物理現象。這個自聲音物理學的借用,透露出聲音技術(音波物理性的應用)在陳庭榕這次創作及個展裡的重要性。藝術家至少運用了兩項聲音技術,目的都是為了放大且強化作品裡「正弦音波」(sin wave)的物理...
2021年《群島資料庫》年中專題聚焦於南亞現當代藝術,地理上包含喜馬拉雅區域如尼泊爾、不丹等國家 (註1)。訪談丹之寶藝廊前一日我在台南市立美術館參觀已逝藝術家洪通的特展,晚上一邊聽著網路上關於不丹的介紹、一邊驅車回台北。不丹最吸引我的特色是,它是南亞最後一個擁抱現代性發展的國家;甚至在1999年前...
由鄭慧華策劃、邀請七位國內外藝術家的聯展《液態之愛》(Liquid Love),近期在台北當代館展出。在齊格蒙.包曼出版《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註1) 將近一個世代後的今日,我們該如何看待他20年前的觀察與理論,這個展覽提供了我們更深、更廣的思考面向。 一個有趣的事是展覽的七件作品沒有一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