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Twiniverse and the Three Links: In Hot Pursuit of Aluang Wang the NFT Surfing Leader, Part 2
兩界三通:緊追NFT衝浪標竿王新仁的腳步2
December 10th, 2021類型: Art Production
作者: 張又升 編輯: 鄭文琦
本文為作者張又升觀察四位本地藝術家一年以來在NFT(非同質化代幣)領域衝浪,撰寫成「絕命藝師」系列書寫計畫的「第一季報告」下篇。繼作者在〈「絕命藝師」緒論〉中簡介區塊鏈、加密貨幣與NFT名詞與概念之後,本篇則以臺灣首位受邀在位於以太坊的Art Blocks發表「生成式藝術作品」Good Vibrations的藝術家王新仁(綽號「阿亂」)為觀察案例,依序介紹今年這波NFT浪潮及三種不同的創作、交易與收藏管道(本系列獲國藝會2021年度「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補助)。
Screenshot from https://akaswap.com/

(接上篇:〈兩界三通:緊追NFT衝浪標竿王新仁的腳步1〉)

第二通:現實的此岸akaSwap

如果有人讀到這裡,認為Art Blocks是一個充滿奶與蜜的應許之地,恐怕就太天真了。首先,5到7月之間,加密貨幣市場處於緩慢復甦的低潮期(今年5月中下旬的大血洗,想必讓所有加密貨幣交易者如鯁在喉),這時購入NFT的成本較低廉,可視之為對幣市崩盤的避險;直到8月,NFT市場達到最火熱的頂點,Art Blocks所在的Opensea和稍後將會提到的位於Tezos鏈上的Hic et Nunc,皆以此為利基(注意,這邊僅僅指出幣市和藏市之間的「相關性」,但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或「因果性」);換句話說,阿亂發表作品的時機恰好踩在市場的甜蜜點。

其次,在「絕命藝師」第二場線上座談前,我本想請阿亂談談作品上架Art Blocks前的準備,但他表示,能夠受邀發表實在有太多偶然成分。顯然,十多年來致力於創作、展演和編程,固然為阿亂培養了堅不可摧的實力,但能否獲得平台方邀請,受到西方加密藝術界的頂尖工程師、藝術家和策展人矚目,仍有賴社群經營與網際互動,而就算如此,成果還是很看際遇。大家都希望之後還有臺灣的在地藝術家(先不論旅外藝術家)登板表現,但照這種狀況來看,阿亂的案例極有可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第三,事實上8月一過,NFT的勢頭馬上下滑,至今依舊。現在二級市場上,我們可以用當初尾輪的價格輕易買到一件Good Vibrations。雖然阿亂在作品發行後的兩個星期左右還丟了「小彩蛋」給藏家,進一步刺激二級市場,但這畢竟離熱潮不遠,而他現在已經無暇採取其他挽救行動。數位藏品的買家和持有者必須知道,再怎麼體質優良的作品和投資標的也不會天天過年,適逢佳機買進,還須覓得良辰賣出;除非對某一件藏品懷有純純的愛,否則在市場震盪下,心頭很難不跟著起伏,荷包自然也將跟著收縮。把「奶與蜜的應許之地」翻面,可能就是「死蔭的幽谷」。硬派的hodler(長期持有者,holder)其實不常見,他們的大幅獲利往往來自忽視,而非凝視;如果輕易以為一件作品擺放兩三年,價格就可以跟傳奇的Cryptopunk一樣暴增兩三百倍以上,那麼也不該忘記一句話:歷史上的大事第一次發生時是悲劇(或劃時代的),第二次再發生就有可能是鬧劇(或不值一提)了。

因此,我們與其繼續關注王新仁作為一位「AB(Art Blocks)藝術家」的榮耀身分,不如務實地認識他目前同樣投注諸多心力的事業,那就是akaSwap的運作。

今年7月成立的akaSwap,網站建構在Tezos鏈上(屬於不同於以太坊的另一系統),加密貨幣單位是XTZ。採用這個鏈和幣,大概有幾個原因。第一,有別於現已致力轉型的以太坊,Tezos的共識記帳機制屬PoS(Proof of Stake),不是建立在硬體算力而是加密貨幣持有量,這讓挖礦引起的環境及能源問題大幅減少。我們會看到,相關使用者和支持者發表文章有時會標註「#CleanNFT」的字樣,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相較於一枚以太幣的價格和以太坊的NFT平台,以XTZ計價的數位收藏品價格更親民,10XTZ(有時寫成10tez)內的作品比比皆是,用XTZ至今的最高計價(今年十月初約9美元)換算成台幣,才2,500元不到。理論上,這能吸引更多小資買家進場,在以太巨鯨之外區隔出新市場。

第三,跟Art Blocks、Opensea比起來,Tezos社群NFT有更多實驗性作品,相關平台支援的發表格式也更豐富,我們在此可以找到嚴肅的先鋒藝術家,不管是將特定技術發言光大者(如開創Pixel-Sorting的Kim Asendorf),或重要軟體的開發人(如開發Processing的Casey Reas),就連惡搞之作也特別多。akaSwap多少受此感召,試圖提供多樣的發表格式,匯集臺灣當前最優異的藝術家,這點從現在任職akaSwap藝術總監的阿亂身上就可看出─他總是盡可能使手邊的Tezos幣維持在1000顆上下,同時也是鏈上多項經典作品的狂熱藏家和OG(original gangsters,元老,即早期進場者)。

坦白說,akaSwap成立的這幾個月,鑄成的NFT良莠不齊。沒錯,有3D技術相當成熟的作品,但我們也看到有人把平台當作IG,專門上傳貓貓的照片(給讚)。不過,這本來就是區塊鏈的開放特質不可避免的後果,就像在言論自由的國度中,必然存在惡意批評政權、擾亂社會的輿論。阿亂當然有意識到這點,因此主要透過三種方式把平台導向更專門的市場,藉此凝聚網站焦點:展覽,專案,跟objkt平台對接。

在展覽方面,NFT世界無須在實體展場進行物理活動,省去許多成本,藏家若要購買作品,也可以免除寄送和簽約等曠日廢時的程序。平台設好主題、擬好論述─如「水」及其流動性帶來的各種可能─然後向藝術家徵件,當大家在鏈上把作品鑄完,接著公開交易(swap),展覽即對外開放。通過智能合約的編寫,藏家和平台方得以快速安全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在錢包扣款的同時,代幣馬上入帳。目前為止,akaSwap已舉辦了十檔展覽,有插畫展,也有和國內幾個獨立樂團的合作。

在專案方面,藝術家只要做出有哏的企劃和作品,akaSwap都能協助解決工程問題。日前,歌手林理惠便和臺灣的區塊鏈先驅寶博葛如鈞合作推出音樂,在我執筆此刻,平台更有一項大型專案正如火如荼展開,估計這會是akaSwap進擊華人市場的關鍵。

這個專案名稱是「Tez Dozen」,邀請插畫家川貝母以12種動物為主題,繪製充滿奇趣的頭像,分批釋出(官方稱之為「12支隊伍」,並設計相關故事,但從其物種及發表順序來看,很難不讓人想到「12生肖」)。有3種方式可以獲得這些頭像:一,購買一張336XTZ的金卡,此後每次販售時,藏家都能免費獲得一隻,不用為了購買而搶破頭;二,「FOMO輪」的登記及購買,只要在此時段登記自己的錢包,就能在公開販售前以10XTZ的價格買到一隻,因為有登記就能購買,所以競爭仍然激烈;三,正規的公開販售,一隻是12XTZ。

這個專案的特別之處,是藏家在買到、收到的第一時間,動物頭像只有輪廓,過幾天才會「開光」(reveal,我用這個較具在地宗教感的詞來翻譯),這時我們才知道自己的圖和別人的有什麼差別。舉例來說,在第一批老鼠釋出後,買家稍加等待,才能看到各自的頭像在眼睛、頭頂、肩膀、手部裝飾和背景顏色等各有不同,參數越稀缺,頭像自然就越值錢。這些變化出自藝術家和工程師的設定,Art Blocks的生成藝術發表正是這樣操作。不只如此,只要藏家集滿三隻,它們之中的一隻還會發生變化,轉換成金色的。

另外,這個專案更涉及平台作為一個「去中心自治組織」(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開放藏家參與治理的可能:收集這些頭像可以獲得平台治理幣akaDAO;更罕見的是,隨著時間推進,治理幣還能生息!治理幣可兌換成Tezos幣(甚至是美金),但其深意指向了平台未來的共同決策─區塊鏈允諾的權力開放。於公於私,王新仁總是不厭其煩提醒我們這個專案的重要:兼具藝術美感、經濟價值和組織參與。

跟Objkt的對接,屬於平台操作和露出的主題。akaSwap成立以來,在操作介面和速度上,不怎麼令使用者滿意;趁著「Tez Dozen」的推行,在平台上搜尋各項指標已經很方便,速度也快了許多(有時這是Tezos鏈的問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與Objkt的對接。目前,Objkt已成為Tezos鏈上最便利的平台,它羅列的收藏品來源是Hic et Nunc。後者原是鏈上最大的NFT平台,但第三方平台Objkt卻在其他工程團隊的自主建立下,使Hic et Nunc的資料更易取用,導致現在大部分藏家都在Objkt蒐集和瀏覽作品。所謂「對接」,指的是akaSwap的藏品也能在Objkt瀏覽和販售,這非常有利於臺灣藝術家的國際能見度;反過來看,也有更多國外藝術家開始嘗試在akaSwap發表作品。如果不是王新仁熟稔Objkt的運作,了解其重要性,此舉無法那麼快達成。

Screenshot from https://objkt.com/

 

第三通: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廊道Hic et Nunc

今年5月之前,我透過藝術家葉廷皓間接知道王新仁對NFT的投入。那時akaSwap還在醞釀,加密貨幣市場整體而言也未露疲態,XTZ最高飆升至8美元,因此我並不認真看待數位收藏品,只聽說「Cryptopunk已經身價不凡」、「2021年是NFT元年」。5月,由於工作因素,我碰巧跟王新仁久違地見上一面,當時他已滿口「元宇宙」、「NFT」和「加密貨幣」,儼然一位數位收藏品的傳教士。下旬一到,加密市場如血染般一遍鮮紅,滿坑滿谷的韭菜被割;不抄底還好,一抄才發現那個「底」直通十八層地獄,只有投胎才觸得到。身為2018年初進場半大不小的韭菜,為了給資金找到更多活路,我還是踏入了NFT世界。

至少在11月10日以前,Tezos鏈最主要的NFT平台都是Hic et Nunc(拉丁文「此地此時」,即英文Here and Now,以下簡稱HEN),其他如Kalamint和akaSwap,都設法掛靠其下;即使Objkt作為第三方平台,開發了許多便利的查詢指標,現在更允許作品鑄造,還是要與HEN連結。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和根本邏輯,HEN的本質不是一般熟悉的(中心化)「網站」,毋寧說它是一套智能合約:藝術家在這邊鑄造(發表)作品,藏家也在此交易(收藏和轉賣)作品,作者的版稅/分潤、平台手續費、二級市場賣家的獲利,都在我們同步化(sync)錢包並按下收藏鍵後自行運作。因此,即使11月中HEN的創辦人Rafael Lima收掉平台、拿回名稱,看似一切都變了,實際上卻什麼都沒變─代之而起的是五、六個名稱相似且皆能通往該平台的「入口」,我們只要輸入網址,作品從顯示、發佈到交易,可說是整欉好好,平台手續費甚至更低了。當然,這些數位收藏品必須儲存並「釘」在星際檔案系統(IFP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才能進一步永久存在。

起初,跟葉廷皓和賴宗昀一樣,我在HEN看到有趣的便宜作品就收。雖然已在藝術圈耕耘一段時日(尤其是他們倆),但面對新領域,大家還是先求個「擁有NFT」的感受,瞭解購買流程,不怎麼慎選藏品。至少在我這邊,就這樣渾渾噩噩來到七月底,沒事的時候才上HEN看一下,不算熱衷;7月時,HEN還一度關站,平台交易量歸零,讓人對Tezos的NFT世界存疑。到此為止,我對NFT的魅力仍然疑惑,也就沒有跟王新仁保持密切聯繫。

8月是歷史性的一個月份。繼月中首次轉手賣掉一件作品,初嘗套利的爽快之後,我終於在月底從每次買完作品馬上油盡燈枯的窘境,狂飆到一晚入帳600至900XTZ(以當時幣價計算,大約是8、9萬台幣),煩惱還可以收什麼作品的狀態。在這密集的兩個星期內,即使名不見經傳的藝術家作品,我們還是照收不誤,並且隨即以購入成本5至6倍起跳的價格掛單,通常一兩天內就可以賣掉。當時的火熱如今想來還是令人無法置信。大量收購作品的程度甚至讓我登上了巨鯨排行榜,但顯然,讓我登榜的─也就是接了我的盤的買家─才是一群真正兇猛的、錢包深不見底的海怪利維坦。

Screenshot from https://hicetnunc.art/

9月一到,一切走樣了。曾經流動性超高的作品全部滯銷,價格欄下密密麻麻佈滿削價(undercutting)的掛單階梯,砍得刀刀見骨。若一件作品的初始購入價格是20XTZ,以往我們會在二級市場看到30XTZ、35XTZ、50XTZ,乃至100XTZ的排序。現在羅列眼前的,卻是30XTZ、25XTZ、24XTZ和23.99XTZ…最終出現低於成本價的19、18XTZ。剛開始,大夥還會調侃這些賣家「不到一塊錢都在賺」、「扣除版稅和平台手續費,根本是賠錢」;但事實證明,這種「8月思維」禁不起考驗,市場寒冬維持兩個星期後,我們只能摸摸鼻子加入了砍價拋售的行列。

正是在這片恐慌中,王新仁向群內的大家喊話:過去幾個月,HEN還曾發生駭客事件,他也為此向幾位朋友求助過,彼此商討對策,畢竟大筆資金都轉化成收藏品了,說不害怕是騙人的;可是時間證明,Tezos社群的藝術家和工程師依舊端出滿滿活力,生命值猶如打不死的蟑螂,至今安然無恙,而鑄造出的內容和作品發布方式也屢現新意。三月HEN一開台就加入的阿亂,和我們一起經歷黃金八月,同時也在蒼白九月共患難,所有資金和作品繼續攢在手邊,「看啊,我這不是活下來了?」觀察他的錢包水位,多是幾百XTZ上下跳動:向下是因為購入重要作品,向上則是因為水位枯竭,不得不賣之而後快,但也因為hodl得久,當二級市場的掛單階梯被踏平,作品非賣不可時,售出的價格就相當可觀。

要能hodl得久,資金一定要足,這不是一般小資藏家承受得了的。如果不是扎扎實實的有錢人,就只能把投資的理由建立在信念上,最終因為堅信這場事業而壓力山大地all in。許多人不敢如此,但又為了尋找更好的標的,只能不斷將手邊的佳作變現,導致出現「進一步退兩步」的狀況:明明持續獲利,但進帳的速度越來越慢,數額也越來越少。最糟的情況,就是誤拋大物。

這裡的「大物」有兩種,第一是當紅潮流品,第二是有資格在藝術史上記下一筆的經典。誤拋當紅潮流品指的,往往是購入後「太晚」出售,以至於潮流一過就賣不掉或只能以低價賣掉。在此,獲利基礎在於衝動購物的集體心理:當一群人搶買同一件作品,你就會被FOMO,告訴自己不買不行,購入的作品因而容易轉手賣出。這個過程考驗我們接收資訊的敏銳度和短期眼光,不論大錢還是小錢,這類大物都能賺來「快錢」。

誤拋經典作品指的,則是購入後「太早」賣掉。這類作品一開始可能是價格低廉、甚至免費的「小物」,出自默默無聞的藝術家;偏偏半年三個月後,它們的價格水漲船高,一件難求。當然,也可能出自早已有名的藝術家,一開始即為大腕,讓人想存錢收藏。一般來說,這樣的經典就算短期內不增值,長期下來也能保值,售出後可為藏家帶來豐厚利潤,屬於「慢錢」。

要在起伏劇烈的NFT市場上站穩腳步,必須調配好快錢和慢錢的關係。賺得快錢,還需適量投入經典作品,為資產打好地基,也為品味立好門面;不過一旦投入太多,流動性就會減少,因為經典只有少數子彈充足的專家才懂鑑賞,才願不惜血本地收藏。反之,賺得慢錢,亦可轉投潮流品,加速獲利和資金周轉,免得因為錢包水位太低而錯失不斷襲來的投資標的;同樣的,一旦投入太多,為此三番兩次變賣經典,便形同殺了下蛋的老母雞,導致最終收藏欄中僅剩一些過時的俗物。

熟悉數位收藏品市場的買家,定能區分何謂潮流,何謂經典;或者縱使有時難以區分,至少也知道這兩種類型的存在。重點是如何靈活審慎地擬好它們的比例,就算如此,在變動不居的時刻,失衡也在所難免。整體而言,阿亂屬於經典作品的藏家,更傾向hodl住他認為有重大意義、技術含量高、能在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品,但這樣的眼光有時也會誤植於潮流品,導致後者的存放時間超過保鮮期,就這麼硬生生被套住。

Screenshot of the trading record (history) from Hic et Nunc

在黃金8月,缺乏鑑別潮流品和經典品的眼光大約還能存活,因為不管品質良莠,沒有什麼不能迅速賣出。可是,在不景氣的日子,這麼下去必然死路一條。無論何時,只有同時對美學和各項前衛技術高度敏感,並且明辨商品/資金流動的「長周期」和「短周期」,才能持續累積資本,在不濟的時候持盈保泰,待熱潮襲來再大發利市。只懂藝術、只想長期握住重要作品的人,就和急著短進短出、只求速拋獲利的人一樣,是一個極端的對子,都將因為偏頗而付出代價。

已經12月了,我和夥伴終於因為重新校正自己鑑別藏品的眼光,而在熊市的洪水中暫時登上方舟(即回本之後,手中尚有許多心愛而不願變賣和買來等著套利的藏品)。瞎買亂賣的階段過去了,抱怨其他藏家砍價的階段也過去了,剩下的是審慎評估、大膽鑄造,儘管大家偶爾還是會用幹話交流,發發牢騷。

此外,不只我們這些小型藏家知道更謹慎地收購,幾位知名藝術家也察覺到市場有異,企圖透過專案成為「救市主」。於是,我們見證了:GIF作品播放次數超過十億的HEN神主牌John Karel發行大量1/1的高品質骷髏(Randomly Common Skeleton),紐西蘭新媒體藝術家Sutu及其工作室EyeJack帶來絢麗的宇宙人形NEONZ,印尼插畫藝術家Arya Mularama生產的合成生物GOGOS;此前,有蜥蜴的頭像熱潮(Tezzardz,出自插畫家OMGiDRAWEDit,英國人),以及每次開賣都秒殺的跳舞兔兔(The Mad Hatters Club,是Radarboy3000和Yazid的組合,兩位是新加坡藝術家);此後,更有土耳其藝術家Memo Akten帶來的章魚世界「散識」(Distributed Consciousness)─連續兩個星期以拍賣的方式,釋出將近256隻AI生成並經藝術家調控的海洋多觸手生物(章魚的多神經元系統呼應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質);最後一回拍賣,更以東西方兩大藏家(群)鏖戰超過四小時,只為競標一隻烙印了宇宙星塵和絢麗粉彩的章魚,而在Tezos NFT圈內聲名大噪。注意,以上有些如今已經成為過時的潮流品,有些則必然名留新媒體藝術殿堂,值得重金典藏。

在這些沒日沒夜的時刻,王新仁永遠走在我們前面。他在大家情緒低迷時給予鼓勵(相當受用),在大家不知如何判讀作品的價值和意義時給予分析(有時也會失準),在大家無聊起鬨時拋棄「AB藝術家」的矜持一同加入(他發言也是滿變態的),在大家荷包空空時…自己繼續偷偷購入美麗的數位收藏品(羨慕!)。他深愛著Hic et Nunc,因為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我們永遠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藝術之美與新,也能充分體會到市場的殘酷不講理;更重要的是,它一方面鍛鍊藏家的眼光,另一方面也砥礪藝術家的才思技巧和營銷能力。空有一身技藝不難,只為金錢奮鬥也很簡單,如何綜合技藝與金錢才至關重要,難如登天,而HEN提供了這種可能和許多精彩的範例。

 

小結:元宇宙與原宇宙

前文提到的幾個NFT項目,用搶的才可能買到,許多人24小時都在電腦前待命;不然就只能編寫程式、刻意設定系統,提醒自己目標作品即將鑄造。我嚮往元宇宙帶來的感官體驗和相應的經濟模式,但如果要全天候這樣用電腦肯定瘋掉,所以手機從來不開任何NFT平台,就算下載相關APP也很少使用。出門、等車、行走,就當暫時從元宇宙登出,好的作品錯過就錯過了吧…。

在疫情解封的夏秋交替之際抬頭重看舊世界,我總會有些迷茫:輕拂一身的微風滿足內心的程度,是高價賣出藏品的快意能及的嗎?忘了帶傘而淋成落湯雞的無助和不滿,跟誤觸詐騙Mint鍵,三秒內錢包噴掉五萬元台幣相比,哪個更糟?拉麵湯的濃純香和吧檯前的酒酣耳熱,能否跟生成藝術和互動式作品在藝術家及藏家之間搭起的橋樑媲美?女孩的纖腰美腿和在耳邊細細吐出的曖昧話語,難道沒有搶下名家單版巨作前的瞬間更讓人永生難忘、幾近高潮?元宇宙,在我們之中又在我們之外,「不停演化」是它的另一個名字。

賴宗昀(下一篇將介紹他衝浪NFT的心得)日前給女友慶生,送給她自己辛苦搶到的章魚,照片中蠟燭前,她感動地許願;我認識多年的平面設計師小二,原本會獨自一人凌晨起床搶跳舞兔兔,現在他的枕邊人大概因為工作關係也入坑了,有時會哀嘆沒有搶到12生肖。就連我母親,最近登入線上影音串流平台看電影時,也會不小心把該平台稱作「NFT」(確實包含了這三個字母)。元宇宙深深介入大家的生活,打亂了每個人的日常,但就算如此,也不可能犧牲那些羈絆我們的人情。從伴侶、家人到朋友,元宇宙越是在這些關係中擴張、延伸、流淌進所有孔縫,舊世界或說「底層的現實世界」就越複雜,卻不可能被取代(稱元宇宙為「虛擬世界」是不夠的,因為它已經成為「較高層的現實世界」)。

一個溫暖的午後,由於不用備戰搶貨,群內幾位朋友正漫無邊際地瞎聊,沒多久對話框一片空白,周遭陷入靜默。突然,阿亂傳來小短片,一個稚嫩的男孩坐在小小單車上,望著螢幕這邊幾個灰頭土臉的可悲前中年人,真摯又傻裡傻氣地笑著高喊:「買─加─密─貨─幣─也─要─記─得─出─來─玩─喔─!」才剛有第二個小孩的阿亂正帶著全家出外散心,卻不忘給夥伴打氣。男孩背後視窗的遠方沒有元宇宙,只有搖曳的綠樹和燦爛異常的陽光。

(本文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心藝術基金會贊助「2021年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

See Also
「絕命藝師」緒論 ,張又升
兩界三通:緊追NFT衝浪標竿王新仁的腳步1 ,張又升
變成NFT的形狀:新媒體藝術家賴宗昀的縱身一躍 ,張又升
算術迴戰:新媒體藝術家葉廷皓的NFT收藏與交易 ,張又升
到此一遊:黃大旺的NFT私創作與淡泊收藏 ,張又升
「絕命藝師」結語:「得償所願」的哲學與社會學隨想 ,張又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