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ISSUE 55 : BACK TO CARE
Care and Free
悠游自在
March 14th, 2023類型: Opinion
作者: 吳礽喻 編輯: 徐詩雨
「記得我們在2022年的讀書會上,有參與者分享讀到『似魚的狡猾』(《水體》第三章)開頭不一定要是女人,或生孩子才有孕育性(gestationality),頓時鬆了一口氣。我們身上的水分隨時在給予、交換、灌溉、灑淚、撒尿,和其他攜帶水的萬物形成一片超海。擴大的想像力、鬆了一口氣和放鬆的確也是我讀到Astrida書寫經常有的感覺。」這篇文章本想試著去回溯,如果不是因為2021年以來,和其他人一起翻譯、共讀、聆聽、註記《水體》及其他酷兒與女性主義文本,就不會生長出來的一些對話和「誤區」。
有用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不斷重複 (Ableism & capitalism's hampster wheel) 界門綱目科屬種: 滿足命名, 擁有, 掌控的野心, 讓人覺得不足.

● 調頻 attunement

2022年生態女性主義學者Astrida Neimanis在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Okanagen分校開了一堂課,主題是關於attunment(調頻)(註2),我雖然不知道課程的詳細內容,但它引發了我的好奇心。Astrida Neimanis(引用)的其他文化理論書寫及用字:everyday militarism(每日武裝狀態、日常戰備主義)、embodied indebetness(具身互惠)、inconvenience(不方便、麻煩)、ecotone(家-張力、潮間帶、交錯之處)⋯總是能讓我以新的知覺重新認識歷史、女性主義論述中有趣、很痛的一些精華,撩起好奇以及伴隨而來滿滿的實驗動能。

像現在我正思考attunement是否有助於台灣溪河網所提到的「生物友善或通道設計不明確」的問題:第四屆「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金、爛蘋果獎是多年來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一部份,專注在河川工法上的問題,像是在興建水庫、滯洪池導致河流生態連續性的斷裂,河蟹無法爬去要生小孩的地方,於是就試著在垂直/陡峭、90度角光滑的水泥牆上加設繩子/磁磚,讓牠們能爬過去。在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有很好的影片報導,在此便不贅述。

我沒有實際看過,但猜測魚、蝦生小孩不是每天都有的事,應該很難在水建物上規劃一個生產專用道,要牠們只走那裡。順帶一提,(最近一年)我只實際看過蝸牛在家裡菜園做愛(更新,最近著迷看蕨類捲曲的新芽一天天慢慢張開 ),那天我的心情本來不是很好,但看到牠們互相交纏,深棕色的軟身硬殼,前方有個白色凸出來的東西,好像David Attenborough旁白的「Meet the penis-fencing flatworm」(遇見用陽具擊劍的海生扁蟲),我大概就猜出來牠們在做什麼,頓時什麼憂鬱都一掃而空。再順帶一提,雖然那個短版影片充滿令人歡快的細節,像是:

扁蟲就像海兔一樣,雌雄同體,目盲,以嗅覺辨識方向,但他們的相似性到此為止。扁蟲是個貪婪的掠食者,在做愛方面也很具侵略性,牠們的雙頭陽具只要誰被刺中,就必須承擔養育下一代的責任。

以文章來看Toxic Love (註3),如果應該反對比喻,我不確定描述扁蟲貪婪、性愛方式具侵略性是否公平。Haraway多次在文章中討論把用動物行為的敘述來合理化異性戀、具侵略性的父權社會組織模式(2008、2010)(註4),那麼是不是有更好的非對立敘事方法。(想想看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之間生產出來多樣的可能性所形成的光譜,如果用在你希望能夠長得更豐盛的生態系中,那會有多蓬勃)(想吃海膽丼飯,首先需要有產卵的海膽,想吃木瓜,首先要有木瓜樹,新的一年也請多多交配/指教/雜交)。

記得我們在2022年的讀書會上 (註5),有參與者分享讀到「似魚的狡猾」(《水體》第三章)開頭不一定要是女人,或生孩子才有孕育性(gestationality),頓時鬆了一口氣。我們身上的水分隨時在給予、交換、灌溉、灑淚、撒尿,和其他攜帶水的萬物形成一片超海。擴大的想像力、鬆了一口氣和放鬆的確也是我讀到Astrida書寫經常有的感覺:「那些最好的概念就在我們觸手可及之處」、「沒有一個人是獨自思考的」⋯我們都具有孕育性,聆聽我們及萬物內在正在孕育、或想要好好把他們帶大的聲音,一起、分開成長,是突破異性戀父權宰制(heteropatriachy)、明確的個人主義(discrete individualism)把他者(others)分門別類,當作是所有物統治、利用、開採的途徑。如果殖民主義、學院權威的奠定是從把bio-(生物)和geo-(地理)區分開始,使優劣、等級、歧視、圈地,將人及生物剝離他們環境成為可能,我們是否有可能縫合這種分裂,彌合這些撕裂的創傷呢?

 

我們需要星宿排列般的慾望

“黃金是太陽流下的眼淚”: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引用的秘魯古老傳說

非人地理學家(inhuman geologist)Kathryn Yusoff長期專注於殖民主義對於黑人、地質資源的剝削,他體現酷兒理論如何能被性感地運用,被害怕的「火」、被壓抑的「慾望」在上述文章中被深度探索,從都市設計防火的邏輯,禁止原住民燃燒田野,到重新擁抱火,「火解開糾纏」。開大火的可能性,把膠著於大企業才玩得起的節能減碳論述,轉化為關注對太陽普遍存在的豐沛給予,「我們需要如星宿排列般的慾望!」「火」揉合生物(bio-)及死物(geo-)的分類,生產出前所未有的東西:陶作、煉製金屬、都市建築的外牆與內在,擁抱「性」與火,或許是面對氣候變遷,物種滅絕的方法。

前些年,我曾經埋首在中央與縣市政府文化預算書的金流數據之中,研究各國藝術家工會倡議行動的策略,希望能從政策層面對改善藝文勞動環境有所貢獻。我一直對社區營造、參與式藝術很感興趣,想知道如何彌合創傷、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紐帶的斷裂,但或許我該學習的是如何放輕鬆。自從翻譯《水體》及與The FEELed Lab的老師、同學們相處後,我現在認為,做好玩的事為優先,先讓自己的身體和頭腦開心,才能走出一條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路。在回應沉痛問題時,依然保有生命力,是身體令人敬佩的地方。我常常忘記身體的存在,或是忘記感謝身體奧妙的運作方式,特別是腦袋被巨大的問題追趕著,或是被過去的記憶、未來的擔憂所綁架的時候,深呼吸幫助我疏通焦慮,向植物、空氣、陽光、水、影子學習,拋棄如何才能成為「有用之人」的狂妄期許。如能和合拍的夥伴一起共事即是幸運,更不用說,甚至有讀書會的夥伴願意聆聽牢騷抱怨,還能一直對彼此的近況保有好奇。

我們虹吸和倒入其他的身體:一位值得親吻的情人、一名輸血的陌生人、一個哺乳中的嬰兒,水奔流、經過千古萬世、聯繫起片刻當下,大海、雨、地下涵水體,水的體現超越了時間—從身體、到身體、到身體。我們的水關係做為一種水共同體,對人類中心主義提出了挑戰。

—Shih-yu Hsu,2021年10月26日

 

(Q15-1:watery relations)水基關係?為什麼要「基」?

Renyu,2021年11月9日

詩雨:一是想要找更可愛的詞來翻譯水,可是我所擁有的詞彙還不夠。另外是那天我在看一個關於尋找外星生物的文章,為什麼總是要以人的形象來搜尋外星人?人又叫做碳基生物,因為炭是最容易和其他生物結合的物質。為什麼不可能是其他元素作為基底?像矽基外星人是會流出沙子的外星人。

這篇文章本想試著去回溯,如果不是因為2021年以來,和其他人一起翻譯、共讀、聆聽、註記《水體》及其他酷兒與女性主義文本,就不會生長出來的一些對話、辨識出來的一些「誤區」。但我深陷於「沈默」與「發聲」之間的欲言又止,「記憶」與「遺忘」之間的舒適區,拖了兩個月才打開google文件閱讀詩雨提出的一百道問題,以及我們在其中編織、延伸、堆肥的文字們。或許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兩個最好笑翻錯的地方就是:①「櫃內的地質學」(geology closet-in),其實是「closest in」,離自身最近的地質學,但兩者都有鼓勵我們描述不敢說的、設身處地的樣子。

另外,②重新縫合/徹底的身心分裂(”complete” mind and body split):流行常見的「後人類」論述總是加劇身/心的分裂,崇尚理性頭腦,訴說著不依賴高度發展的智慧科技世界必然走向滅亡的故事(0.2.1),但Astrida Neimanis提出的後人類女性主義則是不以人為中心的一種照料方式,像是我們時時刻刻在和其他生物交換著水分、空氣,這些物質也同樣能教導我們許多事情。我們的身體具有給予、澆灌、照料的能動力,同樣的身體也可能陷入污染、殘害其他身體的情境。打開什麼才有資格成為人的定義框架,關注病痛徵兆、毒物傳播、廢棄殘疾,突破權力結構避而不談的「禁區」來扭轉困境。用淺顯的方式點破拗口理論的盲點,並生出新的可能性。這就是當初在試著翻譯「水體:後人類女性主義現象學」經常感到的樂趣所在。

正在閱讀Matters of Care: Speculative Ethics for more-than-human worlds, 歡迎加入hhackmd.io/@BOW/bowr21一起提議規劃之後線上共讀的書單, 還有實體走讀的地點.

如果我們是一團團透明的水球,互相看透,那還會有所謂的身份認同問題嗎?(註6)

三十五億年的水與石頭
我們從來都不孤獨

要照顧什麼?
要關愛什麼?

嘿,你
你想要幹嘛?

無名的花蕊
誰來照顧你
明阿載是落雨
還是出日頭

無名的_
雲頂咁有神明
萬億年前
你佇佗位?

Who can take care
Those nameless
Who can take care
Those silences

我一直在這陪著你
你別再跑了

情動的文法,不需要許可,可以、可以、可以!去吧!別害怕!

讓「你是什麼?」變成「嘿,你可以成為什麼?」

Footnote
註1. 標題「悠游自在」好像是2022跨2023年時徐詩雨說的賀年吉祥話,在謝一誼開的「濕黏冰冰在一起」聊天室討論串裡;而carefree則是吳虹霏2022年從歐洲駐村回來時發表的第一篇考察文章裡提到的字。總之沒有一個字是我自創,我只是想要這篇文章甚至是生命,能往這個方向發展。
註2. 見課程訊息在FEELed Lab的網頁。
註3. Astrida Neimanis; Toxic Erotics and Bad Ecosex at Windermere Basin.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 1 November 2022; 14 (3): 699–717.
註4. Haraway, 2008, Otherworldly Conversations, Terran Topics, Local Terms, in Alaimo & Hekman ed, Material Feminism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以及Donna J. Haraway著,張君玫譯,2010,《猿猴、賽伯格和女人:重新發明自然》,群學。
註5. 2月:「恐龍的顏色是愛中國」及Donna Haraway 紀錄片、3月:Astrida Neimanis 「似魚的狡猾開始」《水體》第三章、4月:Karen Barad「What is the measure of nothingness?」、5月:Anna Tsing「When the Things We Study Respond to Each Other: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Material」、6月《恐龍來了》紀錄片、繪本著色。當最初詩雨講述她從小對恐龍的熱愛,如何開啟一系列關於展示方法的批評研究,我也把這段經過以及同場播放的Donna Haraway紀錄片,寫進了和國外的生態女性主義學者的通信中,與那些遠端參與「融化」走讀活動、思考如何與地震斷層線共存、牙齒痛的感知片段揉雜在一起。活動心得記錄請參見:Elsewhere participant Renyu,Thaw。
註6. 感謝蘇郁心Agnes Yu Hsin Su分享水創作者/療癒者Veda Austin在For the wild的廣播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