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It launched Internationally: Before NOISE, the Otaku Culture in 1990s Experimental Noise
一開始就是「國際」的——Before NOISE,九〇年代實驗噪音「同人」文化
May 30th, 2023類型: Sound Scene
作者: 葉杏柔
本篇以「0與聲低能兒解放組織」(簡稱「零與聲」)宣言中主張「『聲音』成為行動」談起,指出九〇年代初台灣與全球實驗噪音的共性在於「文化反堵/文化干擾」(culture jamming)與行動主義。八〇年代,全球噪音創作者多以自宅錄音(home recording)的方式發行作品,通常也兼任自己音樂廠牌(Independent Music label)的代表人,甚至另外推出介紹作品的刊物(多為獨資的樂迷小誌:fanzine)、「廣播電台」。在全球冷戰尚未結束、網際網路還沒建立的時代,這群創作者兼行動主義者組成的跨國「同人獨立媒體兼銷貨系統」,也影響到台灣。台灣第一位旗幟鮮明加入全球實驗噪音圈(noise scene)的「同人」,即藝術家王福瑞(Fujui Wang)。

.關鍵字:王福瑞、實驗噪音、野百合學運(三月學運)、零與聲音解放組織、「同人」文化
.Key Words: Fujui Wang, Experimental Noise, Wild Lily Student Movement (also known as March Student Movement), Z.S.L.O. (Zero & Sound Liberation Organization), the Otaku Culture


 

Before NOISE:噪音圈中的「同人」

創作!過程如同一趟未安排的旅行,目的不定,方向難以控制,旅程中所有事件彷彿雨般落下無可阻止,(我們的時間)

「聲音」成為一項行動,做什麼,怎麼做,錄音和擺置位置,準備的工作,器材的搜集,修改,互相觀望,沈默,而後相約123一同出發往未知的所在。

(中略)

「藝術」不須要革命,唯一要改變的,是感官!面對空間流逝,毫不留戀的離開!離開被建制的現實,物化的耳鼻口眼陰,以免未來未成形卻已科層化的自由主義!

我們的聲音沒有聽眾,也沒有內涵,如同畫中的空白,無聲地說明電視和音響的喧嘩,但混沌終日卻始終不成個形象。

——節錄自「0與聲低能兒解放組織」的「宣言」(粗體字為筆者所加)(註1)

「零與聲音解放組織」網站:https://www1.etat.com/zslo/

台灣的實驗噪音(experimental noise)首先在野百合世代的龐克、搖滾客中而生(註2),頭號代表是1992年6月成立於輔大校園,「只使用而不彈奏樂器」的「0與聲低能兒解放組織」(簡稱「零與聲」)(註3)。「零與聲」與1989年成立的獨立樂團「濁水溪公社」(簡稱「濁團」)都被視為台灣九〇年代初最具代表性的噪音團體。DIY(自己幹)、無政府/安那其、文化反堵/文化干擾(culture jamming)與「創舊/異軌」(détournement)、身體官能解放以及「反情報」(註4)等等,諸此立場皆是對「零與聲」、「濁團」這兩個團體最貼近的形容。幾乎無唱曲的「零與聲」比「濁團」更逼近實驗噪音:演出時,在感官甚至肢體上挑釁觀眾、向社會體制怒斥,胡搞、失控,引爆驚駭、威脅與禁忌,反、反、再反——反對一切既有的認知與秩序。樂團成立時才二十初頭歲、還是大學生的他們,常在「演出」中出現即興、不和諧、刺耳的聲響——來自非「唱」非「話」的人聲,來自被「使用」的樂器,以及舞台上團員突發式地對團員甚至對不特定觀眾展開直指「性虐」、「猥褻」、「狂躁」甚至具「攻擊」與「侵犯」意圖的行為。如同前一段「宣言」指出,「零與聲」認為「聲音」是富含行動主義精神的。「零與聲」要的是「解放」本身,要的是解放禁錮身體與約定俗成的感覺結構,而不是聲音的極致化表現。演出時「做了什麼」是演出的主題,至於過程中聽到什麼,反倒是主題的附加。

在「零與聲」之前,全球工業噪音始祖,同時也是「反情報」的先行者,是1976年於倫敦ICA(註5)登台的「悸動軟骨」(Throbbing Gristle)樂團(註6),他們以「來自死亡工廠的音樂」為口號,聲音取樣(sampling)自工業噪音,影像的部份,則將大眾媒體呈現的腐敗現實影像與成人影片等,以色情與暴力形象混入原有的傳播媒體邏輯,挾帶進入大眾視聽,產生驚愕與干擾(註7)。八〇年代,實驗噪音創作者(creator)來自更多國家(包含義大利、德國、法國、美國、日本、香港等),更具有高度的文化反堵意識與行動主義;以自宅錄音(home recording)方式製作作品,創作者通常也兼任音樂廠牌(Independent Music label)的代表人。實驗噪音的「樂迷」——更準確地說是「同人」(註8)——以音樂專輯、廣告傳單、書信、傳真等實體物的交換/交易相識。在八〇年代末的前數位網路時代,同人之間的連結更加多元,諸如「刊物」(多為獨資的粉絲小誌:fanzine)、「廣播電台」(註9)等獨立媒體,由點成線,再構成網,搭建起跨國的「同人獨立媒體兼銷貨系統」。

NOISE出版的刊物與卡帶。圖片提供:立方計劃空間「聲軌」網站。©王福瑞。

台灣第一位旗幟鮮明地宣告他加入全球實驗噪音圈(noise scene)的「同人」社群——準確地說是以自己作為國際實驗噪音網絡的傳播節點者——是台灣聲音藝術先行者王福瑞(Fujui Wang)。他於1993年獨自亦獨資創立的樂迷小誌(fanzine)暨音樂廠牌《NOISE》,至1996年共發行十期;小誌一期為陽春的A4影印裝釘,每期印製200份,一份售價15至30元。收錄文章大多是王福瑞與各國創噪音作者通信摘錄,部份為專文評論、報導實驗噪音作品。1994至1995年王福瑞赴美國進修電腦資訊碩士學位之前,「NOISE/TAIWAN」已發行二十多張錄音帶、CD。「NOISE/TAIWAN」首張代理發行專輯即日本噪音團體The Gerogerigegege 1993年的「Nothing to Hear, Nothing to… 1985」,1994年時發行「零與聲」首張噪音CD專輯——是為台灣第一張噪音專輯(註10)。除了專輯,也有合輯。「NOISE/TAIWAN」的「噪音網」(NOISENET)系列合輯共八張,收錄日本、美國、德國、瑞士及英國等地的實驗噪音作品,多屬於重擊、爆裂風格的實驗噪音(註11)。1997年王福瑞自美國返台,《NOISE》紙本時期於前一年結束,並將「NOISE」轉型為「NOISE@Taiwan」https://www1.etat.com/noisetw/)與「全球聲音藝術資訊網」http://www1.etat.com/soundart/sanet_tw01.htm)兩個網站,前者介紹王福瑞個人參與的創作與演出消息,後者為全球實驗噪音資訊入口網。網站架設於王福瑞2000年加入的「在地實驗ET@T」網域,形同於世紀末開始,便透過數位網路技術繼續”making NOISE“。

NOISE@TAIWAN網站:https://www1.etat.com/noisetw/

NOISE@TAIWAN網站:https://www1.etat.com/noisetw/

 

「全球聲音藝術資訊網」網站:http://www1.etat.com/soundart/sanet_tw01.htm

 


  • 本文為2022年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心藝術基金會「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贊助。
  • 感謝本文研究對象王福瑞老師接受筆者訪問,提供相關研究資料。
  • 感謝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支持營運「數位荒原 No Man’s Land」刊載本文。

  • 本文圖片僅供研究使用,無營利用途。若有版權疑慮,敬請來信給本文作者:hsingjou.yeh@gmail.com。敬謝!

「九〇年代噪聲作動的頻譜:從周逸昌、黃明川與王福瑞的藝術實踐談起」評論計畫文章共六篇,分別是:

  1. 九〇年代噪聲作動的頻譜:從周逸昌、黃明川與王福瑞的藝術實踐談起
  2. 黃明川「獨立製片」行動初探:一段模糊的曝光
  3. 黃明川「獨立製片」行動初探:「獨立」是在限制中創造美學
  4. 一開始就是「國際」的——Before NOISE,九〇年代實驗噪音「同人」文化
  5. 一開始就是「國際」的——How to NOISE,王福瑞的DIY實踐與「經.神.經」
  6. 以藝廊為槓桿的另一種藝術空間:九〇年代台南「新生態藝術環境」
Footnote
註1. 摘自「零與聲」網站(架設於「在地實驗ET@T」網域):https://www1.etat.com/zslo/。
註2. 以「零與聲」成員林其蔚為例,1971年出生的他,在1992年「零與聲」成立時年21歲。濁水溪公社成員柯仁堅1970年底出生,與林其蔚差距不到一歲,1989年成立「濁團」時年19歲。濁團前身為蔡海恩(左派)、張明章、應蔚民(小應)三位師大附中學生,為了畢業生表演臨時組成的「霹靂鳥四號」樂團。進入大學,柯仁堅(小柯)加入,樂團名稱正式改為「濁水溪公社」(Loh Tsui Kweh Commune,簡稱「LTK」、「濁團」)。主要活動於台大的濁團成員,大學期間積極參與讀書會與政治運動。1990年的三月學運(「野百合學運」)對林其蔚爾後成立「零與聲」有深刻的影響。詳參見游崴,〈知識份子與一群不怕死的混混:林其蔚談龐克與台灣學運反文化〉,《典藏.今藝術》第156期(2005年9月),頁94-95。本文轉載於「批判性政治性藝術創作及策展實踐研究」資料庫網站。http://praxis.tw/archive/post-24.php。瀏覽日期:2023年5月16日。
註3. 「0與聲低能兒解放組織」,其後多稱為「零與聲音解放組織」(Zero and Sound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Z.S.L.O.,或「零與聲」),成員為大學在學生林其蔚(輔大法文系)、劉行一(輔大德文系)、Steve陳家強(輔大哲學系)。Steve後返香港離團。1993年劉柏利加入。2000年解散。零與聲成員在輔大加入的組織包括貓劇堂、草原文學社。貓劇堂以小劇場演出為主,當時社團成員尚有吳菀菱、關文勝等。在輔大的演出除了1992年「青春之星大賽」,尚有「噪愛生錢」(裝置、表演)。摘自零與聲網站:https://www1.etat.com/zslo/。
註4. 指在資訊戰的社會中,以最先進的資訊來「反資訊」,或把主控社會的托拉斯手法用在自己的反情報宣傳上。「實驗聲響的創作動機之一為『情報攪亂、反系統』工具,而以音樂型態顯現,這也是令世界各地聲響狂迷樂此不疲的原因。」、「自宅錄音、自資發行、自行連結國際網絡的作法,在一定程度上小小地顛覆、瓦解當代社會習以為常的『跨國托拉斯影音工業』的意識形態」。摘自:郭冠英,〈實驗聲響—「音」的密教〉,《異端影音煉金術》(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頁6-10。
註5.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ICA),1946年成立於倫敦。
註6. "throbbing gristle"是北英格蘭約克郡/約克夏(Yorkshire)俚語,即「勃起」之意。1976年成立的「悸動軟骨」的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COUM Transmissions,屬行為表演團體,受達達與超現實主義影響,其探查日常生活潛在無意識、流行產業與錄音工業機制等現代資本社會的模控結構。摘自:郭冠英,〈「悸動軟骨」的前身—行動藝術組織 COUM Transmissions〉,《異端影音煉金術》(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頁148-152。
註7. 同註5。
註8. 這裡借用現已泛指漫畫、文學、電影中原型角的再創作的「同人誌」的「同人」概念:「同人,原指有著相同志向的小團體、同好群體,後來轉變成指『自創、不受商業影響的自我創作』,或『自主』的創作。它比商業創作有較大的創作自由度,並且擁有『想創作甚麼,便創作甚麼」的理念。同人誌則是這種創作的自製出版物。同人的文化圈則被稱為『同人界』」。
註9. 以王福瑞的個人經歷為例,九〇年代他赴美國求學時印象深刻的是透過一般的FM系統(無線調頻系統)就可以收聽的「校園電台」,譬如聲音藝術家Joe Colley在UC Davis(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深夜時段的實驗音樂節目,以及曾有民族音樂系所的校園電台,以民族音樂角度介紹各國的"contemporary music",諸如神祕蘇菲教派土耳其音樂(Turkey Sufi)。另一類是「網路電台」,如成立於1987年奧地利國家電台的文化節目KUNSTRADIO,於1995年由一群藝術家架設網站KUNSTRADIO ON LINE (http://kunstradio.at)放送這個節目。王福瑞曾受邀製作曲子,供KUNSTRADIO撥放。網址:https://www.kunstradio.at/BIOS/wangbio.html。檢索日期:2023年5月16日。特別感謝王福瑞補充本註解。
註10. 詳見音樂資料庫網站Discogs的介紹。專輯側標上寫:「臺灣第一章狂暴地下魔音黑碟;完全自主獨立限量發行400張珍貴錄音;浪漫/殘酷/激情流體/無體制」
註11. 「NOISENET專輯」已於2013年左右全數上線YouTube(部份因版權因素而下架)。網址:https://www.youtube.com/@NOIS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