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ISSUE 0:
Trial Issue: Ocular Bonds
試刊號:網膜連線
November, 2011 策劃: 鄭文琦 刊頭: 黃文浩 協力: 吳嘉瑄 駐站策展:
Nov
2011

在我們與世界之間,隔著一層薄薄的網膜─或者隔著一層屏幕。

原本透過視網膜認識的世界,已經充斥著各種過剩的銀幕影像。「超真實」的影像在報紙、雜誌、電視、櫥窗和平面廣告,種種像素堆砌的資訊繁衍空間。隨之誕生的,還有另一群名為「弱影像」(poor image)的幽靈,這群生成條件惡化的影像碎片,是到處傳布的影像鬼魂,藝術家說,那是預覽、縮圖、不定的意念、游蕩的影像,透過大量蔓延的數位連線而扭曲失真,影像被壓縮、複製、裂解、再混合,並且複製和張貼在其他流通管道裡。

弱影像所構成的匿名網路,在傳播與號召投入的過程中形成新的同盟,也實現一種不服從的歷史迴路想像。不論是電影、錄像或攝影,被放逐出商業體系的避風港、遠離藝術崇高的殿堂後,一概淪為數位荒原上的過客─儘管這些過客不再擁有真實的起源與身分,卻體現數位時代最普遍又最被忽略的視覺性和群聚性。如同社會學家盧曼的溝通主張,弱影像自成一個系統,交換來不及實現的承諾,它們支離破碎但未瓦解,反而孕育出新的美學取徑。

讓我們從影像的理解回到手機的科技裝置吧,消費 者透過它而連結虛擬世界,在手機和家庭電腦、網路集散地交換各種影像之際,他們也逐漸同步發展出另一種語言:另一種關於集會與遊戲的語法,也是相對於手機 正確使用的反抗用途;另一種「不服從」的迴路,人們開始打著遊戲的名號,透過手機在城市的角落集結,號召有志一同者揭竿起義,目的甚至不在於抗議,只在改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在各種以遊戲為名的城市節慶裡(「遊戲能改變世界嗎?─專訪爆炸理論尼克•坦達維尼特耶」)。

就在從手機應用程式和資訊之海誕生的連線遊戲,啟發了那些早已受到規訓而失去想像力的使用者之後,人們逐漸發現自己不再需要手機也能遊戲,重新閱讀並參與這個世界了。藝術團體爆炸理論的〈觀看的機器〉就是這樣的遊戲,同時也提出新的觀看法則。而今,遊戲的人們來到這個城市,或以游擊、革命,各種所事事之名召喚著你我。雨格等人的〈沒有靈魂的軀殼〉、桑久保亮太的〈十度感傷〉都在這些遊戲裡呼喚影像中的幽靈,同時挑戰了數位藝術的定義。作為且戰且走的觀者,我們只能義無反顧地前行,且再也無後路可退。

從弱影像的被放逐到荒原上的自生自滅、從網路上的串聯行動到真實世界的捉迷藏;我們取徑於遊戲,開啟了關於不服從影像的視覺聯盟,也是我們活著這個時代的、網膜連線的美學寓言。

See Also
See Also
桑久保亮太(Ryota Kuwakubo)的〈十度感傷〉是一件僅僅透過簡單的運作機制與裝置原理,便能帶來豐富觀看經驗的有趣作品;它只需要一個黑暗的房間、LED光源、改造過的玩具火車,以及隨處可見的日常物件,便可創造出沉浸式的影像世界,並且於經驗作品的同時,令觀者來回切換關注的焦點,進而反思其感知模式。 當觀者走進裝置房間,將會看到一個LED光源裝設在一台改造過的小型玩具火車上。火車沿著路線經過特殊...
只有膚淺的藝術才能真的有意義。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才僅僅一個世紀之距,義大利式戲劇還曾經是歐洲人的大眾藝術,但是今天走進劇院的人愈來愈稀少了,誰還要竭力否認這個門庭冷落的事實,只會愈顯得可笑。但你可能不知道,無數在數位大眾媒體、Youtube和電視機前的「我」就是這個改變的製造者,讓傳統戲劇形式受到嚴厲的票房挑戰,也改變了戲劇藝術的命運,或更具體地說,今天歐洲傳統義大利式...
雖然直至20世紀初實證科學興起以後,美國醫師麥克杜格(Duncan MacDougall)與無線電研究者唐寧(H. LaVerne Twining)還在為靈魂問題大傷腦筋,分別拿瀕臨死亡的人與老鼠做實驗,企圖算出靈魂的重量。但是,這或許是史上頭遭,我們竟然開始關心人類創造物有沒有靈魂的問題。 沒有靈魂的軀殼(no ghost just a shell) 雨格(Pierre Huyghe)與帕黑諾(...
Q、你們何以命名爆炸理論(Blast Theory)?是否和你們的藝術創作思考有關? 尼克•坦達維尼特耶(Nick Tandavanitj;以下簡稱NT):「爆炸理論」名字的起源是在1920年代,英國有一群自稱漩渦派(Vorticists;相當於義大利的未來主義)的藝術家。他們在1914年出版一本刊載他們宣言的文學雜誌,名為《疾風》(Blast)(註1),上頭的宣言是列著所有他們喜歡和討厭的事項,...
弱影像(poor image)是一群動態的拷貝。它的品質孱弱,解析度不符合規格,影像隨生成而惡化。它是自由傳布的影像幽靈、預覽、縮圖,是不定的意念、游蕩的影像,透過緩慢數位連線而扭曲失真,影像壓縮、複製、裂解、再混合,也複製和張貼在其他流通管道裡。 弱影像是碎屑或渣滓,是AVI影像檔或JPEG圖檔格式,是外顯視覺階級社會裡的游離分子,地位與價值取決於解析度。弱影像被上傳、下載、分享、轉換格式和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