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頭:Jaeyeon Chung,“A Sketch for a Foundation”,We Are Bound to Meet: Chapter 1; Many wounded walk out of the monitor, they turn a blind eye and brush past me. 2019)
我們在當前的歧視模式中看見冷戰的持久反映,特別是針對區域(按:指東南亞)的華裔族群,又例如揹著烙印頑強抵抗的泰國東北遺民。我們也缺乏反思或糾正過去暴力的充份動機,再明顯、再疑問不過的現實是印尼於1960年代曾令人屏息地殘酷肅清之反共殺戮戰場,也是越南於1975年後到今天仍未處理的統一政治遺緒。在這些後創傷地景中,民族國家的視野仍充滿挑戰地極端分化,標示關於「我們」、「他們」,以及政治與思想共同體有限的二元對立思考。
—Eva Hansson、Meredith L. Weiss,”Editors’ Introduction: Beyond the Cold War in Southeast Asia”;《京都.東南亞評論(Kyoto Review of Southeast Asia)》第26期
日本京都大學的東南亞研究中心期刊《京都.東南亞評論》在最新一期「在東南亞冷戰外(Beyond the Cold War in Southeast Asia)」前言裡,爬梳東南亞國家的幾段創傷歷史與其「後創傷地景」,特別提到「印尼」這個曾經歷激烈種族衝突的東南亞大國,至今社會仍充斥著極端分化、區分「我們/他們」的民族視野—無論這些對立是基於宗教、種族或其他文化因素—未能直面創傷。無獨有偶的是,本刊作者茲克里拉曼(Zikri Rahman)在本刊專訪到今年初來台參加文化研究年會的泰國知名歷史學者通猜.維尼查谷(Thongchai Winichakul)教授。他本人除了是膾炙人口的《圖繪暹羅(Siam Mapped)》一書作者,本身也是1976年10月6日法政大屠殺受害者,曾因此被捕入獄並見證冷戰下(泰國)藉肅清共產黨打壓異己的恐怖歷史。他在訪談裡表示,「共產主義已經幻滅」,但在這「後創傷」的年代裡,社會卻始終沒有面對過去屠殺的勇氣與行動。
事實上,東南亞各邦內部對立的複雜局面,不僅源於冷戰陣營的對峙局面,更可追溯至的民族國家政體(nation-state)初期,各方殖民/反殖、帝國/反帝、獨立的交會分合,其間複雜局勢難以定罪於一。例如日本軍國主義打著解放之名行侵略之實的「東亞共榮圈」,卻在印尼廢止歐洲的殖民主義並扶植獨立運動。1945年終戰後兩天,8月17日,PETA(Pembela Tanah Air,鄉土防衛義勇軍)狹持蘇卡諾等宣布印尼獨立;聯軍支持荷蘭再次攻下印尼,與反殖勢力發生長達四年的戰鬥。日軍部隊私下供應武器給印尼獨立軍;更有將近三千名日本軍人自願留下協助印尼人建國。最後約一千人壯烈犧牲,到今日還被印尼人奉為開國英雄,其中更有不願返台面對政權移交的台籍日本兵。其所牽涉國族認同的複雜面向,既是戰勝的中華民國刻意忽視、也是戰敗的日本難以承受的歷史之重。
國民政府渡海來臺,新的分斷敘事導致集體記憶斷層,後又相繼發生二二八、白色恐怖、退出聯合國與戒嚴,冷戰下的臺灣社會自顧不暇,原本日治時期活躍的知識份子再無餘力反省戰爭記憶。到1976年作家陳千武於《台灣文藝》發表〈獵女犯〉並獲得吳濁流文學獎肯定,作品背景以他昔日身為日本志願兵的參戰經驗為主,描述主角林兵長在帝汶島護送慰安婦時認識同為福佬系的當地女性,卻因為立場不同而對立,見證戰火與時代劇變。正是在這曲折的戰後回溯中,我們得以重思策展人陳湘汶的跨地展覽《情書.手繭.後戰爭》,如何嘗試透過「慰安婦」的困難主題串連臺灣與印尼(南洋)的斷裂—那是在國族建制敘事底下(例如《太陽雨》東協認同的官方美學)被遺忘的地景。(隨著陳千武1964年創立《笠詩刊》再到1980年代與日、韓詩人交流和共同編選詩集,我們才稍微觸及東亞地緣的「戰後性」檢視比較。)
陳千武曾在〈獵女犯〉裡這樣描寫:
這個有如軍艦般的帝汶島,整個島嶼,好像陷落在惡夢的睡眠中,模糊又昏暗,而模糊的戰爭且在濃濃的暮靄中進行著。怎樣的戰爭,怎樣的進行著,他們都不知道。他們只能默默地等待今天的來臨,和今天的終了,卻很久未曾想到有明天了。但明天還在重重的暮靄中,也不見得會轉晴吧。如果,致命的一絲悲哀永不轉晴,被遺落在南迴歸線上的天然俘虜島,處於逆境的他們該怎麼辦?
或許,一旦這場「戰爭」沒有撥雲見霧,這座(無論在南迴歸線、或北迴歸線上的)俘虜島又如何能有終結「創傷地景」的一天?本期的「(後)創傷地景」正是以「戰爭」作為臺灣與東南亞交會的歷史際遇支點,期待透過「群島資料庫」的書寫,逆向「南洋」而展開對話、交流,以及共享歷史的美學實踐。(本期刊頭為南韓藝術家Jaeyeon Chung取材自南韓總督府的單頻道錄像「A Sketch for a Foundation」,亦為蔡家榛2019年於首爾LOOP藝術空間策劃的展出作品,特此說明。)
茲克里拉曼(Zikri Rahman,以下簡稱ZR):在您的學術大作《圖繪暹羅》出版25年後,我們看見許多次政變、選舉,與泰國歷史上在位任期最久的泰皇蒲美蓬.阿杜德駕崩等事件。隨著2019年的選舉迫在眉睫,您如看待察長期以來宰制泰國民族性論述的幾股不同競爭勢力間的動力呢?
通猜.維尼查谷